亲爱的家长们,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和孩子一起散步时,他突然冒出一句:“妈妈,你看那个小朋友的鞋子真好看!”然后你就开始琢磨,是不是应该也给孩子买一双类似的鞋子?或者说,你有没有在朋友圈里看到其他家长晒出孩子的成绩单、才艺表演,然后心里开始琢磨,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应该学点什么?
如果有的话,那你可能就已经陷入了“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的漩涡中。而这样的比较,往往会让孩子感到反感。
近日,关于“孩子们为什么反感家长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更是冲上了全网热搜榜。以下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有一次,儿子问我:“妈妈,杀马特是什么车?”
我懵了半天:“什么杀马特车,是发型吧?”
儿子:“就是奔驰里面的杀马特车,你不是卖电子元器件吗?难道那款车里面没有用咱们卖的元器件?”
我:“smart?你说的是这个车?”
儿子连连称是。
我:“干嘛突然问这个车?”
他说他同学家给保姆买了这个车,用来买菜接娃专用。
说什么后备箱可以放菜放书包,停车跟电瓶车差不多的位置。
儿子:“妈妈,你每次接我都说停车难,还堵车?你也像我同学家买一个smart,专门接我用。”
我呵呵了:“我没钱特意买个接你的车,买个小电驴专门接你,我都得考虑三天。”
儿子:“你怎么会没钱?”
我:“你为什么觉得我就有钱呢?”
儿子:“我同学家开公司的,你也开公司,你们都是同样的职业啊。”
我:“你和你同学都是学生 ,也是一样的职业,XXX每次都考第一第二名,出去竞赛拿奖,你怎么考试跟过山车一样呢?”
儿子:“XXX家爸爸是校长,妈妈是老师,你又没空管我,能一样吗?”
我:“先不说我也给你报了补习班,晚托班,就说你那个同学家开公司之前,祖辈都给他留下几千万现金资产,几套房子住着收租,还拆迁1,2套。十几年前,我刚来杭州的时候只有800块,租个房就花了480,硬生生跟房东压下20块吃了一星期,我拿什么跟人家比。况且,我拿你跟你同学比较过吗?”
儿子:“你刚才不就说XXX同学了?”
我:“那不是你自己提这个事,我才举例说明的 ,以前我从来没拿你跟别人比较过。”
儿子:“我也不是嫌你穷,只是看你接我太辛苦,有时候你的车太大(当时开迈锐宝)没停车位,你停在一公里外的停车场,跑过来接我,特别是夏天40℃,你怕来晚了,在太阳底下这么跑,脸晒得通红,太累了。要不你教我怎么坐公交车上学吧,以后别接我了。”
后来,儿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除了下雨天,都是他自己坐公车四十分钟上学。
再后来,他发现走路比坐公交车块,就改成和小伙伴一起走路上下学。(只有一趟老公交经过我们家和学校,但是绕一大圈,并不是路途远)
感谢孩子的理解和善良,也希望家长们不要总拿孩子跟别的孩子做比较。
他们并不是不知道可以拿别的家长与我们做比较,只是他们很善良,不想伤害我们的自尊心。
我们不要逼着孩子让他的心变冷,到他长大了,他说别的爸妈给买房买车,彩礼嫁妆给多少,你这老头老太太什么都没有。
你又该如何自处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聊聊为什么孩子们如此反感家长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
一、伤害自尊,抹杀个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然而,当家长总是拿自己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时,孩子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自尊心受到伤害。就像案例中的母亲,面对儿子的提问,她首先想到的是“杀马特”是一种发型,而不是车。这恰恰说明了家长对于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忽视,无形中抹杀了孩子的个性。
二、破坏亲子关系,加剧隔阂
频繁的比较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更关心别人的孩子,而不是自己。这会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产生隔阂。案例中,儿子在听到母亲回答“没钱买smart”后,反问母亲为什么觉得有钱。这种反问实际上反映了孩子对母亲的不理解。
三、限制自我发展,扼杀潜力
当孩子总是被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时,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努力去迎合父母的期望。这会导致孩子失去自我,限制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潜力挖掘。就像案例中的儿子,如果其母亲不加以改变,继续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儿子很有可能在母亲的比较中,逐渐失去了自我。
四、增加心理压力,影响成长
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会让孩子感到巨大的压力。他们担心自己无法满足父母的期望,害怕被父母批评或失望。这种压力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案例中,儿子在听到母亲的比较后,虽然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但内心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他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五、削弱自信心,阻碍成长
长期被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从而缺乏自信和勇气。他们可能会害怕尝试新事物,担心失败后被父母批评。这种缺乏自信和勇气的状态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儿子在母亲的比较下,容易失去自信,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缺乏自信的状态可能会对他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六、导致攀比心理,扭曲价值观
家长之间的比较往往会引发孩子之间的攀比心理,让孩子过分关注物质和表面现象,扭曲了他们的价值观。孩子们可能会认为只有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才能获得认可和尊重,从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成长。这种攀比心理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可能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陷入无尽的追求和失落。
七、忽视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当家长总是将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时,往往会忽视孩子自身的努力和进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速度,过于苛刻的比较只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和失落。案例中,母亲没有意识到儿子在公交车和步行上学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进步,只是一味地关注外在条件的比较。这种做法不仅会让孩子感到失望,还可能让他们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结语,孩子们反感家长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独特的才华和魅力。作为家长,我们应当摒弃比较的观念,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关注他们的兴趣和特长,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想象一下,当我们的孩子因为我们的理解和支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那将是多么美好的画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