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七夕,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幸运牵手,有人被迫离场。情人节也会分手?不该是爱情的萌芽、生长或是开花的时候吗?
你想象着,男生用蜡烛摆成爱心状,在女生宿舍楼下大声表白;你想象着,女生为送男友礼物,一连熬了5个通宵织围巾;你想象着,手握吉他的流浪歌手,撕心裂肺地弹唱一首《爱如潮水》……这便是你认为的“浪漫”吗?
真实情况是,被表白的女生感到万分尴尬,众人起哄声里,不喜欢却难以拒绝;围巾织得歪歪扭扭,颜色奇特,但看着女友期待的眼神,“喜欢吗?” “……喜欢。” 真的吗?假的;至于流浪歌手的情歌,不过是以赚钱为目的的自我陶醉罢了。
生活就是个始料未及的剧本,再狗血一点也不为过。
不久前,她和他结束了10年的恋爱长跑。过往的10年多半都是异地,然而距离并没有将他们分开,缘分的终结是源于他们对爱情的自我构想。她生活规律,他却习惯晚睡迟起;为心爱的人做早餐是她认为最浪漫的事,而对他来说却是一种负担;她喜欢一切有心意的东西,喜欢看风景,与心爱的人散步远足,而他认为爱她就要给她最好的物质生活,给她买最贵的包包。最终,爱情就在热腾腾的早餐变凉倒掉、名贵的礼物搁置角落中慢慢淡褪。
当然,没有人会因为爱人没吃自己做的早餐而分手,也没有女生真的讨厌华丽的珠宝首饰。看似都没有问题的两个人,挺过了10年异地,怎么会熬不过终日厮守呢?
确实,单从一方来看,他们爱对方的方式都没有错,甚至有些令人羡慕。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以为自己给对方的就是最好的。自我为是的爱情是不曾想过,付出的是自己认为最好的,却并非对方最需要的。这有点像滥俗的戏码 “你喜欢梨,我送你一车苹果,你为什么不开心”一样。
很多人习惯陶醉在爱情的自我表演当中,有些“付出”不过是为了表达“你看啊,我为你做了这么多!”的一种表演罢了,为了让对方或是周围的人讴歌称颂自己行为的高尚和无私,从而制造出一种痴情的假象。“我为你做了一桌菜,你怎么能不感动?” “我关注你的微博你的朋友圈,知道你的喜好,了解的你所有动态,为什么还要拒绝我?” “我那么努力赚钱就是为了给你优质的生活条件,为什么还要无理取闹?”……
以上患者均患了:自我感动症。此类人群的感情过于充沛,自信心爆棚,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感动或哀伤。他们也绝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反而会认为症结在于对方的无情冷漠、无理取闹。自我感动症的精髓在于:自己臆想的感人情景或行为感天动地,闻者落泪,见者伤心,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获得一种畸形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试问,每一个付出了又迷失的人,自己的付出真的是高尚且不求回报吗?当你付出后渴望得到认可与感动时,当现实和预期相悖,你感到失落和不解时,你敢说,自己是无私地爱这个人吗?谁都不是圣人,为何不轻松地承认自己付出就是想被看见和理解,期待获得对方的爱呢?
“雪中送炭”不是因为“炭”本身的价值,而是对雪中的人来说,它是无比珍贵的。所以,即便你送对方一根羽毛,只要Ta需要或喜欢,这就是好的礼物;反之,你给的并不是对方所想要的,哪怕钻石也是没有价值的。
当你开始扭扭捏捏、斤斤计较,凡事都算清楚“我为你付出了多少,你欠我多少”时,这份“付出”也违背了初衷。我们渴望的良好亲密关系是哪怕你只传递了一个眼神,我便知道你下一个举动是什么了。这种默契是你不会陷入自我的感动中,你也不会想要控制对方的情绪、左右对方的判断。其实我们要的不就是对方开心吗?那样,自己也会开心,这才是你“付出”的真正价值呀,难道不是吗?
希望在爱情里,大家都不是争先恐后去当影帝/后,你的付出不是自我互动式表演,这里需要你卸下自以为是的爱情构想,真切感受对方的需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