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照进现实的一道光,弥合了世界与内心的缝隙,成就更加丰盛的自己。”这是著名中国台湾诗人、作家、画家蒋勋先生在其著作《中国文学之美系列》扉页写的一句话。文学到底有多美,似乎在目前这个越发功利的社会已经越来越难以找到答案了。不,文学依然在闪耀着它的光,照亮了世人。
笔者为英语师范专业学生(即将大四),大二大三课程计划里面有三个学期的英美文学课程:大二下学习吴伟仁先生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大三上学习其《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大三下学习著名英美诗人的诗歌和鉴赏。一周一个半小时,16周课。其实课时量严重不足,在大二下学习的英国文学,老师只讲到了一点点的浪漫主义文学就草草收场,每节课也只是根据PPT内容泛泛而谈,加上大二下那时候英语水平可能欠缺,部分文章内容有点难懂,很多同学不想读,不愿意读,只是随便听听老师讲课。如果老师讲课有点意思,就听下去,没有意思,就自己玩自己的手机。
到来大三上,美国文学,老师重点挑了十个美国著名作家,班上同学分为十组每周分别进行展示这些名家作品的介绍,期间并且要我们制作绘本(把作品情节画出来),另外要我们自己写诗歌,并且全部展示。大三下,老师重点讲了诗歌的构成要素,重点带我们分析了四首诗歌。其中一首我现在依然记得。诗人庞德的《在地铁车站》,短短14个字,老师花了接近3节大课时间才讲完。
The apparition of these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上面这短短14个字的诗歌,彻底让我对诗歌认识发生了巨大改变,诗歌也可以这样写吗?没有动词,没有主谓,肤浅认为只是意象罗列。而且花那么长时间才把其中奥秘讲完,彻底。老师说,知网上面有学者专门写了一篇8000多字文章专门论述上面这首诗歌。诗人庞德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流连忘返的精神盛宴,让人越发感觉到文学的永恒性,也许我们人在世上只可以停留一段日子,但是那些精髓的思想,启迪人生智慧的思想力量,语言符合背后的深厚文化,却永远永恒在我们心间,永垂不朽。
不知奋斗是何物,就读《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迪福告诉你,一个人可以不靠天、不靠地、依靠个人努力活下去,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与天斗、与地斗、与自然抗争的自力更生精神,生活的准则很简单:“劳动是世界上最为有意义的事情、而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劳动”;不知自信是何物,就读《草叶集》,惠特曼告诉你,歌颂自己不是自私自利;不知痛苦是何物,就读豪斯曼,他告诉你人生是苦酒,自酿自唱;不知激情是何物,可读《唐璜》和《西风颂》,拜伦和雪莱告诉你,即使人生有个低谷,也可以将枯萎的思想抛向浩瀚的宇宙,像树叶会催发新生,文字即使化作灰与火,抛向苍茫的大地,也是对世界的宣言;觉得自己老了,就读田尼生的《尤利西斯》,他告诉你,宿命只是跨过浩瀚的海洋,彼岸是个快乐之岛,时代会让我们衰老,但是意志坚强、争取、但是不要自暴自弃。
越来越多人追求功利主义,觉得读文学那些大部头实在是浪费时间,完全沉不下去心来,总是希望做每件事,就有相应的回报,这种功利之心在我们学生之中也在慢慢蔓延。想想有多少人是因为想通过四六级,进而为毕业找工作,升职加薪,才努力学英语的;想想有多少人是因为想通过专四专八考试才努力一搏,其他时间基本上在宿舍看剧,打游戏,以及风花雪月等。
国内英语专业全部几乎所有院校都开设了,但是参差不齐,在大一到大四似乎学了很多英语课程,但很多时候,不少学生还是在吃原来高三的老本,到了考试周就随便敷衍一下也可以过期末考试,毕竟英语底子在那里,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到了文学课,更是如此,本来是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可以说也是区别其他专业的重要课程,可是不少学生已经无法燃起心中对文学的美的激荡,加上不少教文学上课老师照本宣科,课堂不活泼,更加加剧了他们无法真正爱上文学。
都说文学博大精深,说得久了,总让人望而却步。在这个刷微博,刷微信的时代,在地铁人人看手机的时代,碎片化阅读占据上风。如果有人突然在地铁上拿出一本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不“装”吗?
浮躁的时代,文学何用?“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是庄子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漫不经心拒绝所谓的“无用”时,其实放弃了很多隐藏在“无用”后的“大用”。所谓有用,无非是对人有用。对人有用,无非是能够满足人的物质之需。苦涩的李子,在人看来实在无用。可是无用的李子,才能够久长地站立枝头,惯看明月清风。在人看来的无用,对李子来说就是大用。我们活着,都要吃饭。跟吃饭有关的东西,固然是有用的。但跟吃饭无关的,未必就无用。比肉体高一个境界的,是精神。青草池塘处处蛙,闲敲棋子落灯花。无一处有用,却也处处要紧。
文学是研究语言最为深入的一门学科,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优美的语言不是从教科书上学到的,而是从文学作品里面学到的。
文学中的价值观反应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某一个民族的情感,柔情的、血性的、怯懦的、尚武的,不是从议论文中反映出来的,而是从诗歌、散文、戏剧、小说中反映出来的。
文学的撒谎可能性最小。文学从个人的视角看问题,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换句话说,如果本来就生活在一片废墟上,就不要说“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詹姆斯.乔伊斯认为,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摆脱一些世俗的价值,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好就赞颂、坏就揭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是为人性的最大释放。如果你不敢说、或者不会说,文学家会替你说。换言之,你没有想过的事情,文学家想了,你想过的事情、文学家写成了文字,你将想法落实成了文字、却发现自己没有人家说的透、说的好。
文学或古雅雄辩,或含蓄隽永,体现了作者大家高超的语言技巧,闪耀着睿智的广见卓识。试想我们多少人依然是沉浸在应试之中,而无法探索真正的语言之美,无法唤醒曾经最纯粹的学习快乐,无法感受到最理性的思想震撼和最纯净的心灵涤荡,无法让最美的青春年华充满源源不断的诗意、乐趣和情怀。
这时候我由衷要感谢遇到新东方孔玮老师,同时也是中南大学外院老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在读。她的英美文学精读课程,每次都可以给我不一样的惊喜,让我感受到巨大的语言之美和眼界的巨大开阔,她上课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功利讲解应试技巧,而是讲解精妙词汇的习得妙用,经典句型得实用掌握,语言背后的深厚文化,启迪智慧的思想力量,加上私房分享,学习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人,让迷茫的我找到了一丝光亮。
也许读者看见上面肯定要说我在写软文,想打广告,可是这就是我的真情实感,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如同爱情,喜欢谁,就大胆表白吧,也许就成功了呢?
文学是人生的精髓
哲学是气化的人生
诗是蒸馏的人生
小说是固体化的人生
戏剧是爆炸的人生
均从各种含水的不纯物质中得来
文学是人生的表现
笔者正在备考英美文学方向研究生,引用一下范范老师对考文学专业的著名论断作结。
1.硕士阶段选择什么方向并不很重要,就业多以英语方向为重点,最后英文水平高低一定是就业的关键所在。
2.文学专业要多读很多东西,而阅读可谓是英文各大技能提高的基石。
3.文学text中充满了各式长难句,各种美好的表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4.文学作为英文专业中的noble传统学科方向,由西南联大培养无数英才的不灭的人文传统铸造的血脉足以证明语言教学与习得应该首先回归文学。
5.文学作为人文学科的骨干代表很容易和历史、哲学、政治、人类学、社会学、神学等人文社会学科进行跨界和互动,培养不一样的批判创新思维,如李肇星、龙永图等均为英美文学方向毕业。
6.深入理解西方文化:西方文学是西方文化的美善真的载体,增加人文修养。
7.当语言学必须和对语言本身促进不大的理论、实验打交道时,我们文学和文化理论充满了哲理力量,让为学为文为人三位一体,知行合一。
8.文学是语言的最高的境界和定义,从而最有可能直面语言和进入语言的内部世界;同时造就不一样的八卦说和奇葩说的口才。
9.“文学即人学,”文学就是生活的明镜,既洞察生活的真谛,又与之保持反讽的距离,从而铸造我们的淡定和从容,做个“迷茫时代里的明白人”。
10.其实最终还是因为热爱,否则无法去啃那些大部头的书籍:我们热爱文学、热爱生活,单纯而热烈,无怨无悔,因而“不必说sorry”。
(作者一个正在努力的英语专业学生,正在考研,微信号811592137,有需要者加微信共同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