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统文化漫谈之忠孝观解析

传统文化漫谈之忠孝观解析

作者: abluechild | 来源:发表于2015-08-13 18:35 被阅读194次

           儒家讲仁爱。但什么是仁?所谓仁,本质是生育。果仁果仁,就是能够生育的种子。因为父母这个生育的行为,导致父母对后代的爱的结果,所以叫做仁爱。为什么生育会导致爱呢?这个没有解释,只能说生命的本能。而人类,强化了这种爱。

          而因为父母有仁爱,所以晚辈需要孝顺,这个循环就可以一直持续。因为它即使不考虑情感层面,但在交互层面,也和谐了。

           我把这种没有通过交易行为,而发生了类似于实质性交易的交互结果,称之为:文化契约。就是人们会通过发展文化的方式,来制定规范与秩序,并让所有人去遵守,从而达到类似于交易里的契约的效果。

           我一直是一个不喜欢接受各种条条框框的人。不是常说吗,四川人的性格特征,既保有诗家的审美情怀,又保有道家的逍遥精神。所以自古四川多白衣而少儒冠,多才女而少贞妇。譬如我之前一直想不通的一点,就是为什么我必须去遵守别人定的规矩?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去突破别人定的规矩?但当我认识到文化契约之后,我发现至少有些规则,是必须去理解并尊重的。

           回过头来看看人们一直批判的儒家的忠君思想。我希望人们认识到的是,忠君的本质,是孝天。因为古人的定义里,君是天之子。而之所以需要孝于天,是因为天生万物,所以孝天就是人伦之本。所以古人才会发展出忠孝并称的观念。

           认识不到忠的本质,就认识不到,中国古人要把人事的运作纳入天地秩序中的原因。《周礼》定六官,正是想要通过规范人事的运作,来安排天地人的秩序。这种秩序,一直作为传统国人的世界观,被一代一代的传承。

           虽然现在人们都知道,传统文化所谓“道”,就是自然运作之规律。但运作的源起,却是生育。所以古人认定天地运作的本质,就是仁爱。而仁爱、忠孝循环的最小范围,就是家。由此我们才能够明白,古人为什么要通过规范家,来规范个人。而不是单纯的把个体当做主要的规范对象。修身齐家,总是连接在一起的。家规范,于是国规范。于是天下人事之运作,乃合于天道。

            传统文化的这种天人世界观,与西方文化有显著差异。西方人认为生命源于上帝,父母只是替上帝抚育生命。所以西方人对父母的养育,不谈恩;而父母对后代,也不求报。大家都把源头指向了上帝,所以才能做到父母与孩子人人平等。

            而中国人的情感,则与家庭紧紧的绑定在一起。这既是因为养儿防老,也是因为父母是个体生命的赐予者。正是因为天地赐予万物生命有大爱,而父母赐予个体生命有慈爱,所以中国人的神龛位上,是这样排序的:天地君亲师。必须首先认识到天、地、君在生命旅程里的价值,才能理解这种排序的本质。(不知道还有多少家庭,还有这种牌位。很多人住进楼房,就不再安放这种牌位了,觉得很low,不协调,甚至有些不好意思。我家倒是一直还有,每年敬拜。而我也从来不觉得在楼房里摆放这牌位的父母他们很low。)

           《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是格物致知,但它讲了一大堆道理,却偏偏没有把最核心的原因讲出来: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人们应该怎么做。

           当然到了后来,忠孝精神的现实发展情况,已经扭曲了它原本的意义——人们要么是已经没有认识到,要么是有意忽略它。但我们追本溯源,却可以看清楚我们这个国家,曾经有过什么样的历史与精神。

           我常说,古人的世界观,是非常宏大的。所以我觉得遗憾的是,当今中国,会有那么多国人出现精神空虚的状况。什么李一、王林,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怪力乱神只有在人们心灵空虚的时候,才有了生存的土壤。但我们历史上,却曾经有过那么宏大的世界观。了解这个国家曾经的文化,可以给人们带来人文的温情,和历史的骄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统文化漫谈之忠孝观解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xw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