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高宗上元三年,诗人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诗,概括了序的内容。
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笔法,点出滕王阁的形势。但如今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如今他已死去,那种豪华场面已一去不复返了。
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
三四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南浦的云,写出它的居高,珠帘卷入西山的雨,写出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著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加以发挥。“闲云”二字与上文“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避开江,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时日的漫长,自然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诗的结尾用对偶句作结,很有特色,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