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考了一下,转身是一种提醒方式,想说你需要注意些或失察之处。自己是个自觉之人,所以不愿直白之说,觉得是一种语言的暴力。殊不知转身回头对人造成的想象空间实在有限,有话就说在面上,停留在想象隐匿的要么成为文本的养分,要么通过凝聚思考再表达。如果不能的话,无论是多么巨大的转身,人们仍会觉得可能有特殊的人所不知的原因,我始终都知道这种离开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温柔善意。即便你是陌生人我也以己度人,其实明白己所欲未必施于人,这是很明白的,做起来会有难度。我有时会对关系丧失信心不想经营,其实是缺乏二者之间的丰富和变幻。曾经渴望通过旁观获得新的阐释方式。表象总是相近,而表象之下的动机是自我对话部分。人只是在和自己相处,改变了理解就改变了态度,强力拉一个旁观效用还行。人本孤独,这是生本质。
死本能也因着表达本身的局限和适度虚幻。
人对自己的解离始终是个问题,你有多直白别人不一定这么觉得。孤独的人想被看见,是个简单的欲望。通过方式可以达成。
转身背后的期待和不可言说是要放下的负担。那是对方的问题不是你的。你可以沉默陪伴,默默离开。你的转身中的「空」对方不是神,懂不了。你是感觉对方的某个做法不舒适,说既然没用,一切都没用,也是好选择的。而不是通过对方关注聚焦来阐释,因为最终他没收到你也没说出。这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做法就可以终结了。
觉得还有意义就适当的互动,猜的游戏没有尽头,永无止尽。某种过度的矫情你可以通过一些语言抵达冷静镇定。而不是累积之后彻底离开,看似是一种狠狠地倾泻复仇,其实对方并不明白。你隐忍的该在还是在。
是这样的,曾经对《春宴》的困惑,理解清楚了。那也是我对自己设置的问题,答案自己交出来。
我曾经只是不明白那样的漩涡意义何在。如今我明白,她只是白描这个漩涡本身。而我只因不理解而一再接近。理解就会有自己的分晓,离开或继续。
哪怕是微小的不适也不要放任。不要藏在心底。说出来就是了。不想说也可以直接就算了。不能算了就放那里。不要悬挂它们,久了会产生对冲力。
我明白有些人是躲避正面交锋的。这个躲避刻着多年的划痕。不是一夕能改变的,我曾认为这似乎也是一种办法,其实这就是通往自欺的入口。
有话直说的美德自不待言。我渴望关系,但也必须通过自己的正面交流抵达。我曾经具有,只是有一些时刻突然失灵。也许因为对方的磁场强烈之种种。都很正常。
真正的明了就不会去模仿。得按照自己内部感受的需求调整自我的外界。熟练的过程,其实并不存在太多的好时机。而只是当下,当下是最好的时间。如果你错过了,都是次之的时间。时间只存在当下,能说的自然这个时刻直接达成。
练习自闭是为了破壁,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因由。坦诚当然是美好的,但是要懂得及时止损。毕竟自己的感受是无价的。
那些不好的感觉,要么说,要么放,要么沉默,要么离开——而不是离开再回来。看似一个好办法是一种更遥远的病态。
真正的关系最不要的就是这种病态。一切都说在明面上,少了猜测。前提是,对方也有同等的想法和行动。否则你就是单独暴露风里,没有必要。
互动不能对等,就可以选择了。
尽量让自己通达,而不是怼回去。这样是没有理解事物核心的体现。不要太快就解构,因为还不具有这个深度广度。
转身离开代表了某种情绪,可能对于从前表达不出的还是种进步。但是无疑太模糊,只会让对方更迷惑而无法继而定位。
适可而止,恰到好处。
过去过去,此刻就不再创造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