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冰雪消融,南方老枝抽新。冬天离我们越来越远,相对应的,寒假也随之结束了。新年新气象,新学期也有新征程。首先,我们换了新课表,我们的写作课从“基础写作”变成了“创意写作”。这个星期,我们就上了一节创意写作的实践课。
说到诗,你们想起的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闲适,还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宽阔胸襟?是想起泰戈尔“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美好,还是雪莱“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希望?
以前,我对诗的印象宛如是中国的云雾空蒙的山水画,每一丝一缕都透着美感,给人以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可是,在上个星期的创意写作理论课上,我知道了“梨花体”和“乌青体”这两种诗体。
梨花体代表作:《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
赵又霖和刘又源,
一个是我侄子
七岁半
一个是我外甥
五岁半
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
乌青体代表作:《天上的白云真白啊》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
真的,很白很白
非常白
非常非常十分白
特别白特白
极其白
贼白
简直白死了
啊—
《一种梨》
我吃了一种梨
然后在超市看到这种梨
我看见它就想说
这种梨很好吃
过了几天
超市里的这种梨打折了
我又看见它,我想说
这种梨很便宜
第一次看这两首诗的你是不是脑子里闪现过一个想法:这也能叫诗吗?是的,梨花体和乌青体这两种诗体一直以来备受争议,许多人觉得这根本就不能算是诗。科普作家杨轶曾针对乌青体的诗作发表了一则微博:“这是诗?这真的是诗吗?奇诗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那么,是诗人的水平太低,写不出高雅的诗作吗?不,当然不是,让我们来看看梨花体诗的代表人物。梨花体”谐音“丽华体”,因女诗人赵丽华名字谐音而来,因其有些作品形式相对另类,引发争议,又被有些网友戏称为“口水诗”。赵丽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兼任《诗选刊》社编辑部主任。
有人或许会疑惑,既然诗人的水平这么高,为什么写出来的诗会这么生活口语化呢?老师分析说一方面是对诗歌的又一方面的突破创新。对于经典,我们应该抱着尊重学习的态度并且要有突破创新的意识在。之前不是有人说过“我们应该向经典致敬,更应该突破创新。”另一方面,在以前,吟诗作画这样的高雅趣事一般都是读书人的美事,仅仅局限于读书人这一部分圈子里。而梨花体与乌青体的诗作如同下里巴人的乐曲,平常百姓也可以写出这样的诗作,使诗的受众面更加地宽泛,使诗更加平实易懂。这何尝不是一种尝试创新呢?这是诗人的勇气,是诗界的尝试。
我们可以抱着辩证的态度看待它们,不必一味地循规蹈矩,一味地否定它们。
未来,谁能说的准呢?你说是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5327/9fea08d252c3470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