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Z137、灵魂只能独行2

Z137、灵魂只能独行2

作者: 47ee4fd45a42 | 来源:发表于2021-09-04 10:52 被阅读0次

    一个人不甘心被世俗生活的浪潮推着走,而总是想为自己的生命确定一个具有恒久价值的目标,他便是一个有信仰生活的人。

    一切简单而伟大的精神都是相通的,在那道路的尽头,它们殊途而同归。说到底,人们只是用不同的名称称呼同一个光源罢了,受此光源照耀的人都走在同一条道路上。

    所谓人性,也就是动物性向神性的升华。

    高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像日月星辰一样在我们头顶照耀,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

    真正有信仰不在于相信什么神,而在于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有超出世俗的理想目标。

    苏格拉底的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

    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

    精神危机最严重的形态是信仰危机,即丧失了指导整个人生的根本信仰,一向被赋予最高价值的东西丧失了价值,人生失去了总体的意义和目标。用尼采的话说,就是虚无主义。

    社会的商业化使人的精神在一定时期内不可避免地出现平庸化趋势。现代人生活得极匆忙,不复有闲暇沉思,愈来愈没有真正的内在生活。

    日神精神就是要我们生活在美的外观中,爱生命的过程,而不去追求它的实质和归宿。

    人生是幕悲剧,最大的悲剧就在于它的没有终极根据,但生命敢于承担自身的无意义而并不消沉衰落,这正是生命的骄傲。

    单纯的物质繁荣并不能使人真正幸福。

    史铁生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在此意义上,残疾是与生俱来的,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这样。

    所谓天堂就是人的仰望。当它站在尘世仰望天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满,因肉身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便是信仰了。

    身体是一幅肖像画,真正有价值的是这幅画的内在特点和风格。

    人是由两个途径走向上帝或某种宇宙精神的,一是要给自己的灵魂生活寻找一个根源,另一是要给宇宙的永恒存在寻找一种意义。这两个途径也就是康德所说的心中的道德律和头上的星空。

    有一天人突然发现自己是大地上的孤儿,于是就为自己生下了一个父亲——上帝。

    现代人的精神处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虚无主义,信仰的普遍失落;二是物质主义,商业化潮流席卷天下,影响到生活方式,文化,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在此情形下,有精神追求的人必然会感到困惑,苦闷,仿徨。

    在信仰崩溃的时代,民族主义往往会抬头。大神死了,人们便寻求小神袛的庇护。

    人生的某些根本缺陷是永恒的,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使人免除生老病死之苦。无论何人,只要执意在短暂的人生中永生,在人生的不完善中求完善,他便已经具有一种宗教倾向了。

    不管幸运还是不幸,每个人独自担当拯救自己灵魂的责任,这将是许多代人的命运。热情的理想家所能做的至多是鼓励人们自救,而不是充当救主。

    真不知是佛把终生渡出了苦海,还是众生把佛渡入了尘嚣。

    举凡组成一个人的心灵生活的东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艺术的体验,哲学的沉思,宗教的信仰。

    如果整个人类只梦见黄金而从不梦见天堂,则即使梦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铺满金子的地狱里而已。

    如果你真正陶醉于一片风景,一首诗,一段乐曲的美,如果你对某个问题形成了你的独特的见解,那么你就是在创造。

    吴宓---文学与人生

    凡是表现了人生之精髓的作品都视为文学。

    在浮躁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浮在人生的表面,不复关心永恒,于是只读谋职所需的专业书和用以解闷的消遣书,冷落了这些永恒的书。

    人类天性中有一种不可消除的冲动,就是要对世界和人生的问题追根究底。

    有两种理想,一种是社会理想,旨在救世和社会改造。另一种是人生理想,旨在自救和个人完善。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一个人总是可以追求智慧和美德的。如果你不追求,那只是因为你不想,绝不能以不切实际为由来替自己辩解。

    只要一个人看重灵魂生活,理想主义对他便永远不会过时。

    肉体需要有它的极限,超于此上的都是精神需要,奢侈,挥霍,排场,虚荣,这些都不是直接的肉体享受,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当然是比较低级的满足。一个人在肉体需要得到了满足的基础上,他的剩余精力必然投向对精神需要的追求,而精神需要有高低之分,由此分出了人的灵魂和生命质量的优劣。

    生活质量的要素,一创造;二享受;三体验。

    在精神创造的领域内,充其量只能有交流。一切严肃伟大的事情都是由不同的个人在自甘寂寞中独立完成的。

    一个人当然不应该把非自己所能支配的东西当作人生的主要目标。一个人真正能支配的唯有对这一切外在遭际的态度,简言之,就是如何做人。做人比事业和爱情都更重要。

    今天许多人以满足物质欲望为人生惟一目标,全部生活由赚钱和花钱两件事组成。

    自己视为善,快乐,幸福的东西,难道就可以强加于人了吗?

    上帝遣光明来到世间不是要让它审判世界,而是要让世界通过它得救。信赖它的人不会受审判,不信赖的人便已受了审判。而这即是审判:光明来到人世,而人们宁爱黑暗不爱光明。

    光明并不直接惩罚不接受它的人。拒绝光明,停留在黑暗中,这本身即是惩罚。高尚是对高尚者的最高奖励,卑劣是对卑劣者的最大惩罚。

    出于自身生命的根本需要而从事精神文化创造的。

    实利主义 的盛行和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对于一个真正热爱精神文化事业的人来说,这一切甚至连挑战也算不上,更谈不上使他感到失落了。他原本无意迎合大众,他的探索和创造原本是出于他的性情之必然。

    他们与时代潮流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并不看重事功,始终不渝地思考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问题,关注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他们在寂寞中守护圣杯,使之不被汹涌的世俗潮流淹没。这样的人存在本身就会对社会进程发生有益的制衡作用。对于智者来说,只要他守护着人类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即使天下无一人听他,他仍然是一个智者。

    1信仰生活的失落。人生缺乏一个精神目标,既无传统的支持,又无理想的引导。尤其可悲的是,人们甚至丧失了对信仰问题的起码认真态度,对之施以哄笑,以无信仰自夸。2情感生活的缩减。情感体验失去个性和实质,蜕化为可模仿的雷同的流行歌词和礼品卡语言。3文化生活的粗鄙。诉诸官能的大众消费文化泛滥,诉诸心灵的严肃文化陷入困境。

    现代世界是商品世界,我们不能脱离这个世界求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同时还生活在历史和宇宙中,生活在自己唯一的一次生命过程中。

    至于思考的收获,我只能说它们是长在我的完整的精神之树上的果实,我的全部精神历程都给它们提供了养料。

    读书的心情是因时因地而已的。

    在灵魂与灵魂之间必定也有一种亲缘关系,这种亲缘关系超越于种族和文化的差异,超越于生死,当你和同类灵魂相遇时,你的精神本能会立刻把它认出。

    难的不是避世修行,而是肩着人世间的重负依然走在朝圣路上。

    康德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哥尼斯堡这个小城,但偏是他彻底改变了世界哲学的方向。

    未被占据的空间和未被占据的时间具有最高的价值。

    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

    由于生活环境相同,他们便以己度人,认为这个人既然也是这个环境的产物,就必定是和自己一样的人,不可能有什么超常之处。嫉妒也起了很大作用。一个在和自己相同的环境里生长的人,却比自己优秀,对于这个事实,人们先是不能相信,接着便不能容忍了,他们觉得自己因此遭到了贬低。

    舆论很清楚它的敌人是思想,但它从来不正面与思想交锋,它总是把对手抓到自己的庸俗法庭上,用自己的庸俗法律将其定罪。

    认识到人的无知是智慧的起点。

    信仰,就是不完美者对于完美境界的永远憧憬和追求。

    光来到世上,世人宁爱黑暗而不爱光明,这即已是审判。

    它们的存在原不是为了惩罚什么人,而是为了造福于人,使人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光照进人的心,心被精神之光照亮了,人就有了一个灵魂。有的人拒绝光,心始终是黑暗的,活了一世而未尝有灵魂。用不着上帝来另加审判,这本身即已是最可怕的惩罚了。

    一切伟大的精神创造都是光来到世上的证据。

    读好的书籍,听好的音乐,我们都会由衷感到,生而为人是多么幸运。

    休息是神圣的,因为闲暇是生命的自由空间。对于一个人人匆忙赚钱的时代,第四诫是一个必要的警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Z137、灵魂只能独行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zq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