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其人,这个说法出自苏轼的《答张文潜书》,原文为:“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
文如其人的意思是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也包括处事方法、价值观、世界观等。
古人说“诗言志”,大概意思是说诗歌是一个人心灵世界的呈现,直抒胸臆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这也是文如其人的一个说法。还比如“言为心声”,按杨雄的说法,从一个言谈中是可以判定人格的高下的。
但文如其人这个说法,其实有些时候是靠不住的,因为人是多变的,人性是复杂的,单从他创造的作品来判断一个的品质是不完全准确的。
历史上有很多不如其文的例子,比如:
崔颢,就是那个写《黄鹤楼》的诗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但你很难想象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的作者,却是个好赌成性,有才无德,多次休妻的家伙。
宋之问,就是那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作者,被当时成为才华盖世。他不仅诗才出众,而且相貌堂堂。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大诗人,在武则天当政时期,为巴结女皇,曾给其男宠张易之提过尿壶,成为千古笑柄。最恶心的一件事是他告发了收留他的好友张仲之,致使其全家抄斩,令人所不齿,典型的卖友求荣。
李绅,写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他,后来极尽奢华,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他特别喜欢吃鸡舌,每餐一盘,耗费活鸡三百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
周作人,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名气和鲁迅差不多,单从作品来看,他是个恬适冲淡,清涩平和的人。但是在抗战时期,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却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公然投敌,当了汉奸。文品于人品相去甚远。
当然不如其文的文人是少数,大多数文人尤其是大文豪,其为人和其作品体现的思想特质还是相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