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来,看了几本书,回头看只有两个字“女性”,纯属巧合。
《红楼梦》,不知道高考名著题怎么过来的,这是第一次完整的看完红楼梦(80回)。但马上给自己找了台阶“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好饭不怕晚,总有一天我会与你相遇。这句话又想起了教育,很遗憾我又在说这老掉牙的问题。这两天看了bbc纪录片关于中英教育,全才还是专才,术业有专攻,你攻的是什么。归结一下英方教育没有排名,不以成绩为唯一标准,因材施教,老师不是权威,学生可以任何时刻反驳老师,这很难想象,在中国,我一直觉得教育就是让你当个听话的人,你可以没有独立思想,但一定不能不听话。三纲真的正确吗?所以觉得抱着一种怀疑一切的心态是不是更好。英方老师和同学们真的是打成一片,挺难的,不过我看到民国大学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自由平等。……英方教育省略了,再写偏离主题了。
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所以很庆幸在研究生期间遇见红楼梦,本科时就买了红楼梦,很早就觉得这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好好咀嚼的有味道的书,甚至它是我看过最牛逼的书,没有之一(显然我也没看几本书)。全文高能,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百科全书,包括园林建筑(贾政游大观园考宝玉)、大量各色服装描写(作者本人早年就是官二代)、医药、画、道家佛家然后就是文学了,唐诗宋词戏剧(宝黛看的西厢记)、后面宝玉给晴雯写的悼词应该是楚辞吧…(没深究过)就是这样,全程高质量古典文学形式点缀。所以说没有之一。
谁都想生活在大观园里,你可以和众多美若天仙、志趣相投的美女们一起吟诗作对、赏花赏月、附庸风雅何等快活。老子把道比作水和婴儿,曹雪芹又说女人就是水作的。林黛玉当然逃不过,诗有诗眼,林黛玉就是小说的眼睛,我认为。没了她,没有任何意义,伶牙俐齿、才高八斗、出水芙蓉…宝钗就是德,贤惠合适。叹春,出生一般却逆袭成功,不仅有才华,在她接管大观园时更显示出她强硬的领导能力和智慧,和她的母亲成鲜明对比,给你点赞。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苏轼找了张怀民,李白对酒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林黛玉则在这个夜晚找到了史湘云,两人月下倚栏对诗何等浪漫,看小说的人觉得过瘾,后面加入了妙玉。这个夜晚你在哪里,又是谁陪你赏月,你开心吗?还有很多情节都很精彩,比如香菱学诗,黛玉让她先看的是王维的诗,那一刻我笑了,我也喜欢王维,可惜王维诗最喜欢的还是高中时看的那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因为这几年看的太少了…黛玉说,不喜欢李商隐,只有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甚得她心,后面有人解释说,李商隐情感晦涩不像林黛玉般大方,爱就是爱!
《我们仨》,杨绛,百岁老人,她的文字,行云流水、娓娓道来。他们的留学经历印象很深,第一次感受文字中的留学生活,篇幅不多,但深深吸引我,竟然可以这样,只有羡慕。后面她说,她和钱钟书经常去颐和园游玩。当年王国维也是在颐和园告别他的人生,知道了这些,我约了人也逛了颐和园,感觉还是不一样。
【首贴】关于女性的几本书《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确是个悲剧,就像前面说的,老师就是权威,房思琪在遭到性侵后,不是反抗,没有斗争,默默得承受了这一切,还迫使自己喜欢上性侵她的老师,这是什么样的思维,不是社会和教育的悲剧吗,我们的确也缺乏性教育。如果同样的事情放在我们后面的主人公简爱身上,我相信一定是另一个结果。小说大量运用比喻,它的缺陷。故事情节和文笔都不错,就是可读性不强,可能跟作者内心深受的伤害有关。但仍然觉得它是一部值得阅读并引起深刻反省的好作品。
《傲慢与偏见》,运用大量语言描写,所以编剧不用改太多,就是一部好电影。看了05年版的电影,基本尊重原创,台词都和原文相差无几甚至完全吻合。女主也给电影加了分,没人压的过她的气场。这部作品故事很好,但从文学角度,我觉得也一般。但傲慢与偏见四个字却值得我们深思,给我感觉生活中处处是这样的例子,大家带着有色眼睛在看人,总结下来交流沟通才是驱赶傲慢与偏见的不二法宝。
【首贴】关于女性的几本书《简·爱》,书中大量内心描写,故事不复杂,从中看到了很多国产剧的影子。更多的把它当成励志书,但很多人觉得它在说男女平等,可我没那么多感触,因为现在经常发现女人比男人还强。但小说文字优美看出作者的文学功底,应该也有翻译的功劳,特别喜欢书中环境描写部分,我喜欢那时候英国的家园,旁边就是花园果园,那时候中产阶级玩的也很嗨,舞会社交雅俗共赏。关于环境描写中国田园诗就很赞,陶渊明到王维。
总得来说,就是不想学习。越后面,能量枯竭……为了不烂尾,还是放首诗吧。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