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qzuser_727e | 来源:发表于2017-12-31 10:08 被阅读0次

    王国维说:“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蓍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正如他所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万物皆著我之色彩,在大多数词中,写有我之境的较多。移情入景,景物非完全客观的景物所呈现,而是带有作者的浓厚色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比较具体明确和强烈。而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在此境界中,将自己的情感意趣隐藏起来,物和我似乎合而为一,使人看不出作家主观的感情色彩。同时似乎达到了一种空明的境界。

    有我之境的典型例子,就是《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可以说是一个诗人的执,执著于一种感觉或者感情,故看所有的东西都感觉他们和自己的感觉是一样的。正如这一首词,此中每一个字都在表达着女子的伤感,想要关住门把春天留下,真的是春天么,却无法留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为何要问花?不便是心中的执念牵引。更加真切深刻的表达了这个女子的“怨”。

    而典型的无我之境,则是《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是陶渊明所著,众所周知,陶渊明是一个隐士,他放弃了官僚社会,主动归隐。是淡泊名利,同时也是在回避,回避矛盾,与世无争。这首诗便是如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本身是一种很高洁的植物,为了突出诗人自己,而悠然见南山。悠然仿佛是在说自己是无意识的撞见了南山。诗词中处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泊。这正是典型的佛家思想,同时也是无我之境真正奥秘。

    有无我之境同样也是评价词的一个标准,两种各有千秋,同样也是两种词人的不同生活态度,但这没有对错。仅仅是不同罢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eo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