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会利 焦点讲师班五期 洛阳 坚持分享第1256天《相信的力量——第61期读书会》2020.04.15
今天晚上是嵩县焦点小屋第61期读书会,很开心邀请到讲师五期的男神王军老师做主持人,也很高兴从大家的分享中又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一、成功经验可以引导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1、请相信,每个人身上一定存在良好的例外经验,只有相信了,才会更认真的去寻找,最终也一定会找到。如果没有好的地方,那有没有相对好的地方,如果也没有,那有没有相对没那么差的时候,只要坚持一定会有收获!
2、捕捉生活中不经意间的小例外,然后进一步加以运用,就可以让偶然的觉察变成智慧。比如孩子吃饭、起床等等,如果我们一直叫他督促他,孩子可能会很烦,最终拖延起床吃饭的时间。如果我们不叫的时候,孩子自觉起床了,主动吃饭了,这就是一次例外,这样的例外发生之后,我们用心的去看见,并且再次运用,就能够扩大化并且更好的帮助我们处理问题。
3、发现孩子身上偶尔出现的闪光点,对其进行肯定之后,不仅会让孩子增加重复出现正向行为的可能性,也会让其他人(如别的学生)受到影响,也开始发生改变,或者让孩子在其他方面发生改变,这就是例外的扩大。例外的觉察让孩子更有力量。
4、一个人深陷困境的时候,如果我们一直跟他谈失败经历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是没有能力的,不好的,无力的。相反,和他谈成功经验的时候会让他有力量,有希望,有方向,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所以如何选择,一目了然了。
5、例外包括纵向的曾经做到的,或者横向的其他方面做的好的。
二、孩子对于自我的认识是不断建构的
1、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对身边事情的认识。所以,要多给孩子传递正向的行为和信念。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如果父母老师同伴都对他说他是什么样的人,他可能就会真的成为那样的人。比如“你怎么这么懒啊?”“你都没有一点用处,没有一点出息,什么也做不好!”“你长大就只能去扫大街!”类似的这些话,都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可能就会自我对照,感觉自己确实真的很没用。反之,如果大家一直都相信和认为孩子可以成功,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孩子就真的会朝那个方向发展。
2、让孩子变得更好的法宝:让孩子不断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外经验的累积可以发生质变的结果。
3、作为成年人,我们对自己、对很多事情的认识也是不断建构的,比如通过学习让自己看到事情中的另一面或者不再纠结于某些问题,这就是建构带来的改变。
三、合作是必然的现象
1、我们每次找孩子的时机一定恰当吗?有时候孩子在忙,我们打扰他了,孩子发脾气不配合不是很正常的反应吗?比如孩子在看书,非要让他帮我们拿东西,孩子不高兴不乐意不正常吗?我们应该允许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如果真的理解孩子了,尊重孩子了,孩子一般会和我们“合作”。合作而不是居高临下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我们去平视孩子。
2、有时候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做的是为孩子好,所以给孩子送杯水、送件衣服、问候一声总觉得这是自己做的很周到的地方,事实上肯定就是一种打扰。孩子从很小就有自己的认识思考和主见,我们有时候太把孩子当孩子而忽略了孩子自己的能力,所以只是觉得孩子应该配合我们而忘记了我们也应该配合孩子的视角。对孩子做到不求不应,有求必应,尊重彼此之间的界限,换位思考,调整自己的思路,才能更好的和孩子合作。
3、心理咨询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当我们更好的理解到对方的
四、如果没有用,就不要固着,做些别的;如果有用,就多做一些。
1、有些父母总是用无效的方法处理孩子的问题,日复一日,直到亲子关系被破坏或者事情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才想起来改变。我们要做的是增强自己的觉察力,觉察到那些一直在重复的无效方法,然后及时叫停,在寻找到新的有用的方法之前,至少可以先做到停止错的,而不是一错再错。
2、停下来之后,事情往往会有不同的转机,我们自身会思考寻找新方法,孩子也会有意识的觉知自己的行为。比如一直催促孩子写作业孩子却一直不写,这时候催促就是无效的;如果这时候停下来,稳住自己,孩子就该意识到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情了,就该思考他该怎么做了。
六、细节,细节,还是细节
1、细节是解决事情的关键,父母想要听到细节,需要有倾听和放下自己的想法的能力。放下自己,才能注意到孩子的感受和行为细节,也才能听到、看到孩子真实的想法。
2、我们总是觉得孩子应该怎么样,就会忘记孩子也是有思考和能力的,就会听不到孩子的声音。助人之前先要敲敲门,孩子需要的才是最重要的。比如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找个稳定的工作,作为孩子却可能希望自己到外面多看看闯荡一番。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带着你的以为很难静下来去听别人说。
3、我们常常做偷走孩子声音的人,替孩子发声,发的未必是孩子的声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