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金庸侠义精神的巅峰—襄阳之战

金庸侠义精神的巅峰—襄阳之战

作者: 芝麻牛刀 | 来源:发表于2018-11-07 03:15 被阅读0次

    《神雕侠侣》 第二十回 原文有这么一段:

    郭靖一面解衣就寝,一面说道:“过儿,眼前强虏压境,大宋天下当真是危如累卵。襄阳是大宋半壁江山的屏障,此城若失,只怕我大宋千万百姓便尽为蒙古人的奴隶了。我亲眼见过蒙古人残杀异族的惨状,真是令人血为之沸。”

    杨过听到这里,想起途中蒙古兵将施虐行暴诸般可怖可恨的情景,也不禁咬得牙关格格作声,满腔愤怒。

    郭靖又道:“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然我才力有限,不能为民解困,实在愧当『大侠』两字。你聪明智慧过我十倍,将来成就定然远胜于我,这是不消说的。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这一番说诚挚恳切,杨过只听得耸然动容,见郭靖神色庄严,虽知他是自己杀父之仇,却也不禁肃然起敬,答道:“郭伯伯,你死之后,我定会记得你今晚这一番话。”

    数千载江湖,郭大侠这样的一番话,对侠有了新的定义。在这之前最典型的是李白的《侠客行》中的描写: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倾。而有了一代大侠郭靖之后,我们对侠有了更新的认识。

    成就郭靖的侠之大者,正是襄阳保卫战。

    金庸书中只写了襄阳保卫战的结果,蒙古大军攻破襄阳城,北侠郭靖、女侠黄蓉、少侠郭破虏等,皆壮烈捐躯。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也随后灭亡······

    历史记载蒙古军宋军激战最久、战况最烈者系在襄阳,蒙古军前后进攻数十年而不能下。

    历史上真实的“襄阳之战”从公元1235年开始,一直到公元1273年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前后历时长达38年之久。其间经历了襄阳城的失守与收复、再失守与再收复,为了争夺这个兵家的必争之地。南宋、蒙古双方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军队,动用了当时的一切先进武器,双方死伤人数超过40万人,其真实战况远远要比《神雕侠侣》中的“襄阳之战”更加惨烈。

    “襄阳之战”是元朝消灭南宋政权最重要的一场战役。

    我们来看一下襄阳的地形

    图中四面环水区域就是老襄阳城址

    长江作为古代北方和南方之间天险,素来就有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荆之说。而汉江又是长江最大支流,可沿汉江顺流而下直达长江(武汉),而襄阳就是扼守汉江的要塞。由南阳盆地南下的大军,襄阳是必经之路。因此,襄阳控扼南北的战略地位就非同小可了,是兵家必争之地。

    襄阳地形图

    我们看一下,襄阳城的地形图。虽然经过一两千年的时间,基本的地形直到现在也没有大的改变。从地图上看襄阳地势较高,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北面、东面、南面被汉江环绕,西面是万山,西南面是羊牯山、岘山等,这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山头一共有十几个,而与岘山隔江相对的是鹿门山。

    襄阳城的西面为这几座山所屏障,只有两条比较狭窄的山道通过陆路和外界相通。一条是往西过万山,通往十堰、汉中;一条是向南过岘山,通荆州。这样狭长的山路,在冷兵器时代可以称之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防守起来相当容易,对进攻方来说却是十分困难。

    从远景地形图上来看,攻下襄阳,可直下荆州,无险可守

    有人说陆路不行,咱可以水路进攻。话是不错,但还是不行。南面和东面的汉江沿岸,大都是滩涂,大船根本就靠不了岸,对于不善水性的元军来说也只能望江兴叹。

    北面呢?北面倒是有渡口,但是襄阳城北有高大的城墙,高约10米左右,三层楼那么高,紧挨汉江而建,距离江边只有几十米远,完全在弓箭射程之内,从北面登陆也是困难重重。

    襄阳城外四周都有护城河,就算你登陆成功,想要攻入城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要知道襄阳城的护城河可是全中国,乃至亚洲最宽的护城河,平均宽180米,最宽处达250米,比北京故宫的50多米的护城河还宽的多的多。

    公元1235年,南宋在与蒙古人联手灭掉金国之后,宋、蒙盟友的关系就随即破裂,宋、蒙之间的战争也由此拉开了序幕。应该说,南宋与蒙古人联手灭掉金国是最大的失策。没有了金国的制衡,无疑是灭掉了金国这只狼,却养肥了蒙古这头虎 ,其结果就是蒙古大汗窝阔台,集结了50多万大军分三路攻宋,终于开始了历时近半个世纪的灭宋战争。

    其中由窝阔台三王子阔出带领的中路军,其兵锋就直指南宋的军事重镇——襄阳。

    当时襄阳的守将是南宋京湖安抚制置使赵范,不幸的是赵范部下有一支由金国降兵组成的"克敌军"。

    赵范虽然作战非常勇敢,但他有个最大缺点就是贪杯好酒。因此蒙古军队便以"克敌军"为内应,利用赵范大醉之机,"克敌军"打开城门,把蒙古军队引入襄阳城,由此襄阳失陷。

    此次襄阳的失守是自民族英雄岳飞收复后的第一次失陷。此次失陷导至30万石粮食、24库精良兵械尽入敌手, 而在战略上的失败更加惨重,因为它直接威胁到了国都临安,在襄阳失守后的不到一年中,南宋京西南路的一府八州军,有七个州军全部失陷。就在南宋朝廷的生死存亡时刻,

    南宋名将孟珙统领当时南宋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与蒙古大军三战三捷,最终如岳飞那样收复了襄阳和樊城。孟珙虽然收复了襄阳,但由于蒙古人对襄阳城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此时的襄阳城已经成为易攻难守之地,所以孟珙不得不弃守了襄阳。

    1251年,京湖安抚制置使李曾伯认为襄阳的地理位置位很重要,绝对不可弃之不顾,便向朝廷请求增兵一万五千兵力准备收复襄阳。

    当他得到八千兵力的支援后,李曾伯派荆鄂副都统高达、幕府王登,率二万一千名荆湖军,向盘踞在襄阳的蒙古军队发动了进攻。南宋将士在经过浴血奋战之后,终于一举攻克了襄阳、樊城,收复了襄阳之后,李曾伯下令在两个月之内加高加固襄阳城。因此,襄阳的防御能力由此大为增强。

    1257年,在清除了所有的政敌之后,蒙古大汗蒙哥决定再次出兵攻宋。

    这次是由他自己和忽必烈亲自领兵,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次他同他的爷爷成吉思汗一样,死在了征战之中。

    此次蒙古大军依然是兵分三路,但在战略上却有所调整,由蒙哥率中路主力猛攻四川,忽必烈率领的东路军避开襄阳而直扑鄂州,蒙军西路军则绕道云南大理,准备实施战略大迂回。蒙哥意外的战死在了四川钓鱼城,导致蒙古军攻宋计划破产,忽必烈又急于回去争夺大汗之位而匆忙撤兵,而作为战略重地的襄阳却成功的避开了这场大战。

    当然也就没有《神雕侠侣》中郭大侠、蓉儿什么事了,蒙古大汗蒙哥更不是死在“神雕大侠”杨过的手上,真正弄死他的是川军中的一位无名英雄。

    南宋朝廷自1251年再次收复襄阳之后,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襄阳重新成为一座城高池深、兵精粮足的军事重镇,而在这十几年中,自孟珙之后另外一个守卫襄阳的主将,这就是吕文德。

    吕文德能够成为在京湖地区重要的军事集团,除了他的军事能力之外,他与南宋奸相贾似道相互勾结是最重要的原因。吕文德在执掌襄阳后,他上献媚于奸相贾似道,下打击不服从他的异己,正因为这样而导致了不少将领为了自保,纷纷投降忽必烈。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孟珙的爱将刘整,刘整由于看到其他将领受到打击杀害最终投降忽必烈,他所率领的水师是南宋最精悍的水军,蒙古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水师,也有了以后打水战的本钱,而刘整为了表忠心,他又向忽必烈提出了先取襄阳,再攻临安的亡宋战略,最终被忽必烈采纳。

    公元1268年,忽必烈派阿术为主将、刘整为副将率领蒙古军队和降蒙的南宋水师攻打襄阳,最后一次襄阳保卫战打响了。

    在得知襄阳被围后,南宋急忙下令四川和两淮的援军增援襄阳:

    京湖安抚制置副使、襄阳知府吕文焕,几次主动出击,力图打破蒙军的包围,但是都没有成功。

    1269年3月,两淮都统张世杰率军援救襄阳,与蒙古水军在襄阳东南的汉江上进行了一场大战,张世杰不敌投降蒙军的刘整,被迫退回。

    随后赶到的四川安抚制置使夏贵,则利用春季汉水暴涨,以战船将粮衣等物资送入襄阳城内。

    同年6月,荆鄂都统唐永坚,自襄阳城杀出,结果兵败被俘投降。

    同年7月,夏贵率5万援军、3千艘战船,再度增援襄阳,却遭沿江堡垒的蒙军猛烈阻击而增援未果。

    至此,南宋5年8次15万大军救援襄阳失败。1269年12月,吕文德病故,元军乘机攻陷樊城,失去掎角之势的襄阳再无所恃,最终守将吕文焕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又被当时最先进的攻城利器投石机击毁城墙的情况下,于1273年的二月率部投降,就此接近40年的襄阳保卫战以南宋军队失败而告终。。

    宋、元之间的“襄阳之战”,其惨烈程度比金庸书中尤有过之,真实的襄阳之战,虽然没有郭靖、杨过、周伯通等众位江湖英雄好汉,然而其精彩程度绝不亚于小说描写,千千万万将领为襄阳付出了太多的血和泪,他们的集合可能就是小说里郭靖的原型。

    如果能重新细写这一段, 一定是荡气回肠凄美哀婉,无数英雄豪杰殉国,半数江湖侠士战场抗敌该是多么精彩的故事,可能是实在有点惨烈金庸先生不忍吧,襄阳之战几年之后,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没,陆秀夫背负着帝昺投海自尽,后宫及群臣大多随之殉国,七日后浮出海面的尸体有十余万,崖山之后无华夏,传统的汉民族中央政权在历史上第一次被少数民族政权所完全取代,山河破碎,神州陆沉。这么沉重的历史,武侠的江湖也承受不起了。

    (文章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庸侠义精神的巅峰—襄阳之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fm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