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辛老师——文章读罢,感慨颇多,今天的500字有着落了。
早上,第一眼看完《懂得妥协 世界才会为你让路》,感觉有《人民日报》“夜读”的味道。中午下班,再看群里,果然,辛老师已在《人民日报》频频亮过相。这让我感到极大的荣耀:我竟然能在这个群,看到刚出炉的、冒着热气的、墨香扑鼻的《人民日报》第一手文章,这还了得!这种激动得无以言表的心情,除了在群里抢红包,再没有别的方式能表达!辛老师,我这心情,您能理解么?若能理解的话,您就在群里发个红包吧,满足一下粉丝的愿望。
正事说完了,下面说点“闲”话。
不管是“精英打卡群”的文章,还是《人民日报》的大作,有一个共同点:统统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体会、反思、总结、提炼。大为老师的一篇《黑皮之死》,在群里引发出乎意料的关注和探讨,正是因为文章反映了生活,触到了人们的痛点。关于辛老师的文章,其语言风格、行文特色等内容,大家都评过了,我在这里会认真学习。下面,我就自以为是、班门弄斧地猜猜,这样的好文章是怎样“炼”成的。
首先,作者善于记录生活。公司新年晚会创作的经历,放在一般人身上,一晃而过,但辛老师从中体味到了工作中妥协的价值。
其次,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同事梅子与婆婆的相处之道,放在一般人身上,一听而过,但辛老师认真观察、认真体味,总结出了生活中妥协的价值。除此,还有朋友出去吃饭选饭店、单位评选优秀员工等生活中的小事,都被作者观察记录下来,作为文章的血肉。
最后,作者善于解读生活。把这些有血有肉的“生活”合在一起,作者再稍加解读,便熬好了“所谓成长,就是不断学会妥协的过程”的“鸡汤”,进而步步论证,文章水到渠成。当然,“解读生活”需要具备一定的工具,比如,作者把《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一拿出来,马上理论高度就上了一个档次。而这些“工具”的信手拈来,靠的是平时的阅读、积累和感悟。所谓“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高”在何处?我认为,就高在平时积累的这些“工具”,去加工、打磨、修饰从生活中得来的“原材料”,最终形成文学精品。
“闲”话说完了,再说点正事。
“精英打卡群”的任务是一个月22篇,这个任务,说难也难,说易也易。所谓“难”,正如群主所言,大家追求完美,每一篇都精雕细琢,就好像雪玲老师的微小说,每一篇都构思精妙,如此若一月完成22篇,太难了。
所谓“易”,就如辛老师那样,对每天身边的生活进行观察、体会、反思、总结、提炼,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总有一些值得记录的事情,记下来,在稍微发挥发挥,不就500字么,实在不够,加几组“啊”“了”“的”。总之,要坚持打卡。说这么多,其实就一句话:不希望有哪一个人轻易退群,俺舍不得。我认为,这个群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首先是借此“把握自己、完善自己”,其次才是“展示自己、成就自己”。正如郑亮老师所说:相信大家都会不忘本心,坚持走下去,更上一层楼只是时间问题,加油,加油。
最后,给辛宇卉老师提一条意见,这是写作的硬伤,千万不能有,那就是:作品中没有署名!就跟学生交卷子不写名字一个道理,为谁辛苦为谁甜?我是早上把《懂得妥协 世界才会为你让路》下载到电脑上学习的,结果要写“辛宇卉”三个字,发现文章最后落得是:(1650字 ),感觉这也不像人名儿,于是又进群里,哼哧哼哧爬楼找。这样很不好,以后注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