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些简友的计划和总结,让我惭愧不安。我的写作亦如我粗糙的人生,野蛮而又任性。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查的人生,是不值得一提的。
之前的写作断更两个月之久,元旦克服内在的各种纠结,充满仪式感地开始日更。1月3号看到李砍柴的文章,又一次申请加入日更群。
如果没有日更群的助推,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会中途停下,从来就不敢低估贪图享乐和安于现状的力量。随便找个理由就不写了,从过往的经历看,我是典型的间歇性踌躇满志,过了当时的热乎劲儿,一切都打回原型。
一旦停下,很难重新开始,这是很多写作者的经验之谈。经过两年反反复复的折腾,可以肯定的是,写作是我生命的内在需要,虽然不像美食那么具体,但它给我带来愉悦而又充实的体验,对人对事,也多出一份理智的省查与思考,让我一步步从外走向内,这是写作最幽微的幸福感。
在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种种问题,甚至怀疑这样的写作毫无意义。面对自己堆下的文字垃圾,就像接受灵魂的拷问。别人的优秀作品就像一面镜子,自己劣迹斑斑,无处遁形。
也许改变就是缘于这种否定和欣赏。看到自己的不足,又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有勇气上路。看到别人的美好,懂得停留,细看好在哪里?在两股力量的拉扯中生长,再生长。
写作最初,喜欢散文,我以为自己永远不会尝试其它文体的写作。后来发现,像雪小禅、余秋雨这样的大家,他们的文字是戏剧、书法、古典文化支撑起的大散文,从内容到语言都有穿越时空的张力。
可是,要突破小情小绪的自我表达,需要厚重的文化底蕴。然而这些问题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可能终其一生,也难以达到自己期望的高度,可是,有什么关系呢,至少自己心心念念地走过,为自己留下那些热泪盈眶的痕迹,也是生命的一种意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