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最近在看尼尔波兹曼所著的书《娱乐至死》,书中有句话印象很深。
他说,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
这个快餐文化的时代,人们似乎更愿意也更偏向接受那些浅显易懂,能迅速上手的东西。如果需要什么东西,便现查现用,现学现卖。把前人和专家总结的知识结晶直接拿来用,方便了很多也节省了不少时间。于是人们便纷纷效仿这个途径,省心又省力,岂不快哉?
甚至还有个新词来解释这种现象,叫倒逼输出。大致意思是,以输出带动输入,自己脑袋不需要装很多知识,如果需要哪个方面的内容,便现查现学。
好像真的合情合理,很有根据。
记得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南抖音,北快手,傻逼界的两泰斗。
抖音、快手从上线以来,日均VV(视频播放量)过亿,各路明星网红纷纷转发。
15秒的短视频,解决了人们无处打发的时间,且还能哈哈一笑。
为什么看短视频,因为无聊啊,为什么无聊,因为没有可娱乐的呀。
有网友说,短视频的火爆更多体现了国民娱乐生活的匮乏。
我觉得,精神文化的内涵有很多,短视频只是其中一种,在时间碎片化的当下人更多会选择短平快的文化产品,从最开始的博客到微博再到短视频,越来越短,造成的结果就是你没法静下心去看一本有厚度的书,也很容易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了。
经典与快餐,貌似人们更愿意快餐。不然为啥火锅成了川菜,而川菜怎么可能只有火锅。(很有道理吧)
罗振宇说这个时代,每个做产品的人都在做一件事,如何给用户挖坑,并且越挖越滑。让你一不小心掉进坑里,便一直往前滑,没有停止健。最后老老实实把钱交了。
滑着滑着,十分钟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一天也就过去了。
得娱乐者得天下,仿佛成了铁律。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让你上钩,而大多数人是自动上钩了。
于是便有人开始鄙视你了,觉得你low,没品位。其实,鄙视链永远存在,比如看美剧的鄙视看韩剧的,看韩剧的鄙视看国产电视剧的,刷知乎的鄙视玩抖音快手的等等。
我记得有位老师曾经给我讲过一句话,不喜欢的东西也要试着去尊重。
难道玩抖音快手真的low吗?这倒不一定,如果抖音快手能满足你的需求,达到你的目的,这就够了。
就像电影市场,得喜剧者得票房,《西虹市首富》和《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同时上映,至今一个票房破24亿,一个只有将近6亿。
难道喜剧真的low吗,徐克的电影一定好看吗?
我想并不是,作为喜剧,观众的笑声足以证明了一切。
美国有著名的“3S”控制人民的理论。
Sport,star,sex。这就是娱乐至死的最佳应用案例。
生存的压力越大、节奏越快,娱乐至死的程度越高。
这就是为什么微博热搜永远是明星的无聊新闻,为什么标题党盛行,为什么短视频行业越来越兴盛。
因为大家需要娱乐的段子,一笑而过,放松神经。
然而,任凭娱乐至死控制心灵和麻痹大脑,这样绝不是人应该有的状态和追求。
没有谁鄙视谁,谁看不起谁。
在朋友圈里为一个逝去作家点蜡烛的很多,读过本人作品的很少;总统竞选成了一场博人眼球的闹剧;曾经至关重要的公共话语的讨论变成了电视杂耍。
你说,究竟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人们会不会变得越来越low?
我想,这个娱乐化的时代,我们依然能保持自己思考的能力和自我的看法。
该沉淀的时候沉淀一下,该慢的时候慢下来。给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一些尊重。
可以不喜欢,但一定得尊重。
不要让真理穿着合适的外衣才能得到承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