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小妞
你经历过吗?在现在的大学中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我们叫它“歧视链”。所谓“歧视链”就是:一本的学生瞧不起二本的学生,二本的看不上三本和专科的学生。而在学科中这种歧视就更明显了: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文科生瞧不起艺体生。比如别人问你“学什么专业的啊?”你回答“学数学的/学物理的。”这时候发问之人便会对你产生一种莫名的崇拜,随即伴随着夸张的拉长音说道“哎呀~学数学的好啊!学数学的孩子聪明!”如果你要是说“我是学表演的。”好吧,这下别人就会略带叹息并伴随着摇头等动作开口说道“表演啊~好好的一个小姑娘学什么表演啊,又进不去娱乐圈……”
好的,大家懂得这种逻辑了吧?学数学代表聪明,学表演就代表“疯”或者“不三不四”“成绩不好”。而且这种观念深入人心。
学科歧视这就是学科歧视。
最近我的初中班QQ群群主要求改群名片,变成“姓名—学校—城市”的样子,很普通吧,没什么问题。但是几天过去了还是有些人没有改,反观群主及一票初中时成绩都还不错的同学群名片中赫然的“211.985”学校。而那几个没有改名片的人,初中时成绩一般,聚会时也总不见身影。
这种“古怪”的现象不仅仅体现在这一个小细节上,它体现在方方面面。985.211学校,在外,它就是你炫耀的资本外加一张闪亮亮的名片,别人和你说话时语气中都不自主的加了几分赞赏,也成了父母亲戚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而二本三本的同学只能得人家一句“哎呀~不错不错,继续努力。”老师也会说“你不努力拿什么跟人家好学校的学生拼?”好学校无形之中就给学生们贴了一个“优秀”的标签,经常看到有些书的宣传语是什么“北大才女……”“哈佛才女……”大家都对这两所知名学府有着或多或少的憧憬,优势也就这么体现出来了。有些公司甚至直接提出"只收211.985"的学生。
这就是学校与学校间的差距。
图片来自百度这何尝不是一种歧视,一种用有色眼镜看人的行为呢?
比如,在我们学校文学院的学生就经常瞧不起艺术学院的学生。文学院在我们这个师范类学校算是“第一学院”,分数最高进来,自命不凡。而艺术学院的学生则是通过艺考+文化成绩进来,文化课分数普遍较低,加之爱打扮,性格张扬很不讨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由此,两个学院就开始了漫长的互黑历程。
这是在学院间,在家长间也是如此,如果是“艺术生”的家长在被问到孩子专业时,家长便会下意识的闪烁其词,好像学了音艺体美就多么见不得人似的。
好的,学理科是聪明、学文科是有文化素养,学艺体就变成了“成绩不好”“不三不四”。
好的,211、985的学生就是素质高,就是比二本三本的学生优秀。
这种下意识的看低真是太可怕了。
为什么人有的时候喜欢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难道贬低别人会让自己显得更优秀?
为什么人有的时候会下意识的带有色眼镜来看人,给自己、给他人都贴上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标签?
但是尽管如此,不能因为是艺体生、是二三流学校的学生就随随便便放弃啊!不能怂啊!奋斗,就是给瞧不起你的那些人最响亮的一记耳光。要知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要知道二流的学校也能拥有一流的人生!
莫欺少年穷死未来的路还那么长,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
大家好!我是祝小妞(^3^)在校大学生一枚,分享点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与心得。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成长!愿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觉得小妞的文章不错,就顺手点一下❤,或者关注一下再走! ٩(๑^o^๑)۶么么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