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T圈多年,跟企业信息化的渊源其实毕业就开始了,电脑城半年卖组装机和兼容机的经历,在财务公司上quickbooks的财务软件,在一家传统企业上用友的u8,那可是单枪匹马连电脑都没有的靠算盘和账本年销售额过亿的企业,怀揣信息化改造传统企业无知者无畏的梦想,竟然做成了。
离开了传统公司,才算真正进入了IT企业。从早期的系统运维,考微软的MCSE、MCDBA认证,关系型数据库还是了解过的,不过那已经是2002年左右的事情。真正开始做系统运维没记错的话应该是ultra 10、280的sun solaris 8开始,redhat2.3,到后到来的es版本关注好像是whitehat和centos,fedora。oracle、mysql的数据库也是那个阶段摸索的比较多,oracle 好像是7开始,mysql是3.6。不过自从05年转做售前,关注ca和安全开始,与系统运维渐行渐远。兜兜转转12年后再分管安全之余,还分管运维也算是一个轮回。
在08年的时候开始关注CA的应用平台,关注安全的应用和产品,在业务平台层面沉浸在数字化应用,虽然基于安全体系,可在通宝的平台上包括了商户、用户、电商、支付,也是个复杂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大概5年的时间也算是个资深的产品经理,15年兼任了产品总监虽然是阴差阳错,却也算得上名正言顺吧。17年做质码的溯源平台和邮政的实名制解决方案,也算是回归客串了把产品经理,别说还挺过瘾,如果不做安全应该也是一把产品经理的好手。
没想到有一天会在企业的IT部门,从企业IT的视角来看信息化、数字化,跳开独立功能的业务系统看企业的体系化运营系统,在关注分管的基础设施、运维、安全的同时,也关注一下企业的数字化。没想到看完《内存革命》这本书又勾起了陈年记忆,看来人近老年,怀旧是一种常态。
作为书评,撤的有点远,不过这也是自己恣意思考和表达的最佳状态,不在意传达信息,而在意表达自我。
目前Kelley的fm课程在公司金融、财务管理、投资评估几门课程中需要大量的场景和练习,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也算有个一知半解,而涉及到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是企业信息化在联机事务处理oltp和联机事务分析olap两大块内容,基于对象的处理思路,基于关系的数据库,业务系统做事物处理。至于财务系统,决策分析,一般需要数据仓库、BI报表的聚合分析。
业务系统与管理系统的割裂,事物数据的聚合分析是个难题,聚合分析数据的计算存在延时问题,数据的同步和计算,生成报表不是个容易的事情,报表的模型也只能提前预定,实时自定义不太现实,想做到实时化的分析和灵活维度的决策,在传统技术架构下存在难点。
这还只是在传统的信息化场景下,在互联网业务中,在数字化场景中事务记录的数据流格式带来的关系型数据库的问题,一个是存储空间的剧增,另一个是计算量的增大,在分布式系统背景下,计算的延时效应必将逐步难以承受。
列式数据库实现压缩存储和列式计算,对空间压缩和聚合计算的时间优化,在数字化应用场景中优势明显。根据数据活跃性分区实现活跃数据的内存计算进一步提升了效率。2013年sap的hana内存计算数据库发布,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的计算存储架构变革。当然,坊间传闻的一段sap抄袭公案,也不知真假。
sap在传统企业信息化中的霸主地位,商业套件涵盖企业的关键业务流程,erp、crm、srm、scm、plm等在2014年实现了hana数据库的发布,而基于hana重写的s4商业套件,据说极大了简化的了传统的业务流程,结合创新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定制化业务系统也普及了行业的应用,hana作为基础的计算架构配合folri的ui开发以及一系列工具套件,使不同企业开发应用。
先写这么多,和大学同学喝多了,明天再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