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非首发,首发于公众号】
【本篇主题】愿人类的一切发明都像烟花一样让生活更绚烂,而不是制造杀戮!
火药诞生于中国,并以其“震天裂地”的巨大威力为世人所知,更是在最近一千年的岁月里,在东西方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火药诞生的最开始,其实并非用于军事,而是马戏等娱乐活动,随后用于庆典贺岁等喜庆活动。
而这要说到中国古代一种传统民间习俗了——燃放爆竹。

古书《周礼》记载,当时人们有岁终驱疫鬼即“驱傩”的活动。到了汉代,出现了在新年时节燃放爆竹以驱鬼辟邪内容。
据汉朝东方朔的《神异经.西荒经》所说,深山中有一种叫山臊(即山魈)的动物,人们接触到它,会感染寒热病,而且这东西喜欢偷窃人的食盐来吃虾蟹。
人们可以用竹竿竹节投入火中燃烧,利用爆裂的巨大声响将这种怪物吓走。
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也说:正月初一“鸡鸣即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在后来,山魈在民间逐渐演变成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年年底出来害人,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年兽怕光、怕火,还怕响,于是便用燃烧的爆竹来驱赶年兽。

这样除夕或正月初一燃烧爆竹驱邪,就成为了一种传统习俗,延伸至北宋时期。
最初的爆竹真地只是用火烧竹子,使之燃火发声。不过,在唐朝,随着纸张和火药的发明与广泛使用,爆竹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这要归功于一位名叫李畋的发明家,他也被后世尊称为“花炮祖师”。
李畋本来山中猎人,同时也是燃放爆炸的手艺人,不过他做了改进,先是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
后来,李畋从隐居浏阳的药王孙思邈那里得到了火药配方,将其引入爆竹的制作。
其中最关键的是,为了防止竹筒爆竹爆炸伤人,李畋将竹筒换成了纸张制作的纸筒。
就这样,真正意义上的爆竹诞生了!
从此以后,李畋发明的这种其声如雷,光气四射的爆竹流行开来,不仅用于驱邪除瘴,也被人们用于婚丧喜庆,一直流传至今。
到了宋朝时期,人们又发明出了药线(引线),随后,通过药线连接,一连串爆竹被人们编在一起燃放,这样,鞭炮(编炮)就出现了。
到了唐宋时期,在爆竹的基础上,烟花,这一种效果更加绚烂,更加吸引人的发明出现了。
烟花是利用火药将特制的弹丸发射上天引燃引爆,利用各种金属粉末或矿盐在高热中燃烧而构成各种夺目的色彩的,特别地,如果在搭配精心构建的造型,得到的效果更加吸引人。
据史料记载,现代意义上的烟花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并且当时就已经高度发达,更是演化出了地老鼠、水霹雳、药发傀儡、架子烟火以及合子烟火等多种款式和类型。
等到了明清时期,烟花爆竹已经成为一个兴盛的成熟产业,更是流传到世界各地,深受各地人们的喜爱。
而烟花爆竹,也成为一种节日庆典必不可少的应景事物,流传至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