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解谜
“推恩令”是软刀子,专杀割据势力,为何汉武帝之后无人敢用?

“推恩令”是软刀子,专杀割据势力,为何汉武帝之后无人敢用?

作者: 诗书雅读 | 来源:发表于2021-04-14 21:45 被阅读0次

    公元前202年,刘邦夺得天下后在刘姓家族中实行“封国制”,结果酿成汉景帝时期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好在周亚夫有勇力, 三个月扑灭了七国暴乱之火;主父有智谋,以“推恩令”之柔道术,帮助汉武帝彻底解决了七国威胁中央的难题。由此,主父声名鹊起,“推恩令”被称作“千古奇谋”。那么, 什么是“推恩令”呢?竟有如此巨大的魔力?

    一、推恩令的由来

    我们先来看看“推恩令”的发明者主父对汉武帝提建议的原话: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翻译过来就是:现在的诸侯王儿子很多,动不动 就是十几个,几十个,可是当诸侯王死,只有正妻生的大儿子才能继承诸侯王的位置,其它没有继承资格的子弟们就太可怜了,虽然也是亲骨肉啊,却一点儿土地也分不到,这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不仁义、不公平啊!所以我希望陛下您出一个政策,让诸侯们将恩惠推而广之,让那些没有继承资格的子弟们,也能分得一块地,这样,人人得其所愿,个个高兴不已,他们都会感激皇上您皇恩浩荡的。而实际上,您成功把一个个大诸侯国拆分成了小诸侯国,小到 完全没有实力。这样,王国对中央的威不就在无形中解除了吗?

    可见,推恩令是典型的“软刀子杀人”,从表面上看,他是皇帝施恩于诸侯国,实际上,却是皇帝在削弱诸侯国的实力。诸侯国如果听命而执行,那太好了;如果不听命、不执行,一则皇帝这边不好交;二则诸侯国内会有人谋反,那些没有继承权的二子、三子、四子……哪一个都不是好惹的。他们如果发生内讧,那也是中央乐于看到的事,因为削弱的目的达到了。

    这样的一个好政策,可以说是对付王国问题的一把锋利宝剑,汉武帝就是用它解决了王国问题。可让人不解的是,后世王朝,实行分封制的不少,出现封国威胁中央问题的也不少。可是为什么“推恩令”再也没有实施过?它在历史的舞台上悬花一现,从此消失了身影。

    汉以后,出现类似分封势力威到中央的朝代主要有西晋、明朝、清朝,下面将一一讨论。唐朝的节度使制度也威胁到中央统治,但它并非同姓分封制度,这里不讨论。

    二、西晋为什么不用推恩令?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分封了27个同姓王,其中,实力强大的有8个。也就是这8人,酿成了后来影响极为巨大的“八王之乱”。

    西晋为什么进行分封?因为西晋王朝是在士族的支持下建立的。建国后,司马炎既要给士族相当的地位,又要防止士族鼻子上脸。打个比方,弘农杨氏是当时比较大的士族,司马炎先后娶了弘农杨氏女杨艳和杨芷为妻,又让杨芷的父亲杨骏在朝中任太傅,这个杨骏又重用他的弟弟杨珧、杨济,时称“三杨”,权力大到可以左右皇帝的废立。为了限制士族势力的过度发展,司马炎才分封了同姓王,以拱卫王室。

    这里便可以看出,只要士族势力还很强大,西晋是不会推行什么“推恩令”去削弱同姓王的势力的。而终西晋一朝,士族势力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除弘农杨氏在与贾南风的斗争中损失较大外,琅邪王氏、陈郡谢氏、清河崔氏,之后都有较大发展,而且到东晋时达到顶峰,出现了“王家与司马家共同执掌天下”的局面。

    所以,西晋不会使用推恩令对付王国,王国是他们的保护神。这属于条件不吻合。

    三、明朝为什么不用推恩令?

    明朝开国,朱元璋为了对得起跟着他打天下的功臣们,一口气封了6公28侯,之后,又分封了25个同姓王,我们所熟悉的朱棣就被封为燕王。

    分封那些没有血缘关系的功臣是为了稳住他们,让功臣们继续帮助老朱打天下,因为元朝还没有彻底完蛋嘛!分封同姓王则是为了监视和防止功臣集团的反叛。后来元朝的事情基本解决了,国家稳定了,朱元璋觉得功臣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没有存在下去的意义了,于是动手一一剪灭。

    功臣灭了,但还剩25个同姓王,咋办?朱元璋可管不了了,因为他死了,难题留给了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一上位,大臣高巍就对他说:“现在最紧要的事情,就是要解决分封诸王的问题了,但是不要像汉朝晁错那样硬梆梆的使用武力,要学习主父偃的“推恩令”,用软刀子杀人。”

    这里要恶补下历史基础知识:朱元璋的分封与西周的分封有所不同,西周的分封是以土地为载体,将土地、人民、及土地与人民的治理权赐诸侯,而朱元璋为防止诸侯们将来威胁中央,不准诸侯们拥有封地和封地内的治理权,只是给了他们很大的军权。按《明史》上的说法就是:

    “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所以,如果明朝实行“推恩令”的话,就不是将土地进行瓜分,而是将“兵权”进行瓜分,即“以兵权分子”。打个比方,朱元璋第16子庆王朱栴(zhan),封在宁夏,有6子。其亲卫军兵力达万人,分左、右、中三卫。若不“推恩”,将来他的军权将全部由长子继承;若进行“推恩”,则长子得其中一卫,另5子分其中二卫。一般来讲都能分下去,因为你不分,无法向朝廷交差,另外5子也不服。

    可是,另一位大臣黄子澄却反对高巍的方案,黄子澄认为,地方藩王只有军权,没有经济权和治理权,力量远远不如中央,直接消灭得了,为什么要搞推恩令呢?推恩令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有效果,而当时像朱棣这样的藩王年富力强,才42岁,如果等他死了再将他的兵权分散,那要等到猴年马月?再说了,你肯等,朱棣会等吗?

    朱允炆最终否定了高巍的方案,采用了黄子澄的武力削藩方案,结果败给朱棣。很多人说,如果朱允炆听高巍的话,削藩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明朝的历史可能改写,其实不然,因为朱棣是有野心的,他不会等你。

    四,清明为什么不用推恩令?

    清朝初年形成了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由于三人是异姓王,又已经对清朝有二心,拥兵自重,阳奉阴违,不听号令。那么即使清朝要求他们执行“推恩令”他们也不会执行。所以康熙就没有使用“推恩令”,而是采用武力消藩政策,历经8年,最后取得成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推恩令”是软刀子,专杀割据势力,为何汉武帝之后无人敢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zl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