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效率问题以及镜像速度以及容器尺寸等等因素,决定使用Docker而放弃Vagrant制作开发环境。我对开发环境的需求就两条:
- 可以通过共享文件夹本地编辑,容器中运行
- 有远程访问的端口,可以登录各种服务、远程调试等
风闻alpine尺寸很小,本打算用apline做基础镜像。后来发现主要应用面为嵌入式设备,没有gcc,用的是musl-libc;所使用的binutils也是busybox版本;此外一些bash命令功能不完全,如diff
没有--exclude
选项。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回归ubuntu了。
最新的Docker for Windows 10已经不用Docker Toolbox(使用virtualbox做虚拟化)了,改用了微软原生的Hyper-V技术,理论上后者是从硬件开始虚拟化,效率会更高。然而二者是互斥的,也就是说当你打开了Hyper-V支持之后,virtualbox就用不了了。下面开工:
- 下载Docker for Windows,无它。
- 添加国内镜像:状态栏右键docker图标->Settings->Daemon->"Registry mirrors",加入Docker的官方国内镜像“https://registry.docker-cn.com”
- 添加共享盘符:状态栏右键docker图标->Settings->Shared Drives,勾选共享目录
- 执行
docker pull ubuntu
下载ubuntu镜像 - 执行
docker create -it -v D:\works:/works ubuntu
创建包含ubuntu的容器,并挂载本地目录D:\works到容器中的/works目录下。其中参数-i
打开交互,-t
为容器打开终端,合起来就是为容器打开一个可交互的终端。而-v
则指明了本地目录和容器目录之间的映射。你还可以加上--name *YOUR_NAME*
参数为你新创建的容器起一个华丽的名字。 - 执行
docker ps -a
查找刚创建的容器的id,然后执行docker start CONTAINER_ID
后台启动该容器。若要进入该容器,需要执行docker exec -it CONTAINER_ID sh
让容器执行命令bash
。这三步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是docker start
之后容器无事可做就退出了,而docker exec
只能在运行中的容器里执行命令。于是利用docker run
将以上种种合成一步,具体为:
docker run -it -v D:\works:/works --name YOUR_NAME ubuntu bash
如此创建的目录映射,即使系统的docker服务重启了都还是存在的。注意:本地目录需要采用绝对路径(Linux下可以使用'~'),如果是相对路径的话,docker会认为是其服务默认路径(太长太难找)下的子目录,并自动创建之。
- 修改ubuntu的镜像为国内镜像,如阿里云的镜像。
# 备份原始文件
cp /etc/apk/repositories /etc/apt/sources.list.bak
# 修改为国内镜像源,将所有的archive.ubuntu.com替换为mirros.aliyun.com
sudo gedit /etc/apt/sources.list
# 更新索引
sudo apt-get update
- 安装必须的包,如:
apt-get install git
等,可以开工了。使用build-dep参数安装包的时候,尝试将/etc/apt/sources.list里面的dep-src源的注释去掉,如“xenial main restricted”的。不然会出现类似“Unable to find a source package for qemu”的错误。如果想添加源,会用到add-apt-repository
命令,该命令不是由python-software-properties包提供。可以安装apt-file
命令,用apt-file search
查找包含该命令的需要安装的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