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胎婴未成人,十月怀母腹。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
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
一旦儿见面,母命喜再续。爱之若珍宝,日夜勤抚鞠。
母卧湿簟席,儿眠干被褥。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
儿秽不嫌臭,儿病身甘赎。儿要能步履,举止虑颠状。
哺乳经三年,汗血耗千斛。儿要能饮食,省口姿所欲。
劬劳辛苦尽,儿年十五六。慧敏恐疲劳,愚怠忧碌碌。
有善先表扬,有过则教育。儿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
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
这篇《劝孝歌》,读之朗朗上口,字词明白易懂,将一个母亲从怀孕到生产到孩子长大成人千里远行,仍心系儿身的过程描绘得清晰生动。我也是做了母亲之后才读懂此诗,才觉得此诗,真是做母亲的真实写照。
作为子女的我们,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感恩于父母。我不由想到在读书期间我的一位校友,宁夏来的女孩,带着双目失明又多病的母亲到学校读书,因为家境贫寒,一边靠勤工俭学和打工挣学费及生活费,有时还要带着妈妈去看病。
当她的事迹在学校间传播开来,传到校领导的耳朵里,校方也给她极大的支援,为她专门提供了一间宿舍,减免学费,提供一些生活用品,组织我们学生捐款,组织她在各个校区为我们演讲,是如何从千里之外带着母亲到异地求学,动员我们学习她的这种精神。
据说连中央的新闻记者都来校采访她和同学们,她在学校的名声越来越大,在2000几年的时候连手机都不是很普及的年代,听说有人给她捐了一本笔记本电脑,有人专为她出了一本关于她的事迹的书。
随着她的知明度越来越高,负面的舆论也渐渐多起来。
有人说她家里没有别人,只有她一个女儿,她不带着母亲,她不管她的母亲还有谁能管,那是她的义务;有人说她对自己的妈妈好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有必要大肆宣扬搞得人尽皆知吗?
曾经的我们从开始听到她的事迹时为之感动到后来听得多了渐渐麻木,到再一次被老师的一句话点醒而感到羞愧。
那是上专业课之前老师说:“最近莫同学的事迹被学校宣传的热度很高,有点过火。虽然孝顺母亲本是她应该做的,但她作为和同龄人的你们,还是值得表扬和学习的,不是每个人有勇气像她那样带着失明的妈妈来这么远的地方求学。"
老师没有再说下去,而是开始讲课,现在细细回想,的确那个时候的我们哪里懂得回报父母,哪里会为学费操心,有时还会对父母发脾气,就连成年多年后也会对父母的话语,不赖烦,在有了女儿后才渐渐明白父母为我们的操劳辛苦,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而她却先一步知道感恩,知道孝顺母亲,我想,学校也是因为要教育我们这群麻木的学子才要宣传,才要我们好好学习她行孝的精神吧。
是啊“百善孝为先",若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心存善意,不知感恩,你光对别人再好,别人恐怕也会怀疑你的动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