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第一场秋雨是在立秋后的第一个早晨下的,伴随着电闪雷鸣,其中有一道闪电和一声雷鸣异常的刺眼异常的震耳欲聋。天地一体,自然世界万物相连,如此激扬,又会有什么预示呢?
刚才气象台事后诸葛亮般发来雷暴天气提醒,谁敢说这样的预测率不准呢?气象万千,风云变幻,本就是大自然的普遍现象,这个世界时时刻刻都处在变化之中,在变化中预知未来,那需要科学手段及知识水平。
雨水经过飘窗打湿了我放在暖气包上的图书,我用抽巾纸吸收走了雨水,书的封面没有留下水啧。爱惜书是读书人的天性,何况每天读书是我必修的功课。就在昨天下午的时候 ,我第二次读完了那本《马克思哲学十讲》,感觉没有太大的收获,一些地方依然读不懂理解不了,可见其悟性之差,知识之贫乏。我决定适当的时候再读第三遍,不信我就读不懂。有难度的书需要反复的去读。近来,我比较喜欢读哲学书,想在哲学的逻辑里,明白这个世界的大本大源。
读书的悟性对一个的人阅读效果能产生质的飞跃,但是这种能力的获取却并非易事。一个人的悟性又从哪里来得呢?我不清楚。我认为人与人之间能力的差距,也在悟性的高低。正如《教父》一书中所言:“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此言极是。
最近在同时看三本书,这样的阅读效果不太好,不如专心致志读完一本,进行消化吸收再思考,然后把它写下来或者讲出来,告诉更多没有阅读过此书的人。那本从六月份就随身带着的《红星照耀中国》,跟我一同去过南昌、景德镇、呼和浩特等地,我并没有在这些行程中读完。刚开始读时比较不习惯作者那种叙述方式,或者是翻译的语式,几次拿起又几次放下,直到最近才渐渐读了进去,认为写的挺好的,令人惊艳。书中很多史料是我以前并不知道的,第三者的眼光和新闻记者独特写作方式,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更加深深的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艰难,了解到那时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读到这本书,去了解那段艰难光辉的历程 ,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认为埃德加·斯诺写的这本书,远远好于国外那几本写教员传记的书。难能可贵的是 ,作者不带有偏见,感觉他是在客观的叙述,告诉你他说看到和听到的一切,令人十分信服。
另外,我觉得听书获得的知识要远远小于纸质书阅读产生的效果。为了高效能的利用碎片时间,我把做家务和锻炼身体的时间用“听书软件”来听书。效果并不理想,听书如耳旁风,对大脑的信息刺激远不如用眼睛去看获得的深刻。听书只能大概了解一下,深入研究还得靠阅读。至于将来在你脑袋里面置个芯片,不用采取读书获得知识信息,那是另外一回事。
在现有的时代大背景下,我们还是乖乖的在有生之年多读一些书,获取更多样更丰富更系统的知识信息,让生命的旅程因为阅读而流光溢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