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是孤陋寡闻了,这几天恶补了几本严歌苓的小说,尤其是《陆犯焉识》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为了对比又看了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的《归来》。真是让人唏嘘!
作家简介
严歌苓,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是海外华人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是中国少数多产、高质、涉猎度广泛的作家。
其作品无论是对于东、西方文化魅力的独特阐释,还是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都折射出复杂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识。
代表作品:《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赴宴者》、《扶桑》、《穗子物语》、《天浴》、《寄居者》、《金陵十三钗》、《铁梨花》等等。
从小到大接触过不少文革遗留下来的“伤痕文学”和电影,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历史洪流怎么裹挟人的命运,人性追求真善美的心不会变。
渴望温暖,渴望自由,渴望平等,渴望有尊严地活着,是每个时代的人所追求的!
陆焉识,一个旧知识分子的缩影,对政治不感兴趣,只恪守自己所受教育的道德规范,骨子有一种读书人的清贵和傲气。但命运往往就是你越在意什么,越要你失去什么,包括尊严的践踏!这就是文革中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堪折辱而选择自杀的原因,一切不过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尊严”二字。
可有总有那么些人,为了活下去,为了某种信仰,为了某种内心最纯粹的东西,某种执念,宁可甘愿受苦受辱,哪怕是人吃人的残酷环境里也要拼劲最后一口力气活下去。
这让我想到《金刚经》中的一句话: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也就是说想达到“无我”的境界,最简单、最有效、最唯一的方法就是对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别、不执著!就是无心,“无心”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没心没肺”,而是念而不执。
可生而为人,哪一个不是抱着一个执念在活着。比如陆焉识,比如冯婉喻。
婉约而喻,谁人能识。
无论是电影版的冯婉喻还是小说里的冯婉喻,都是在坚守一份人间的真情的东西,哪怕失忆,心里还是不忘神一样存在的陆焉识。
在小说里,陆焉识就是冯婉喻心里的一个神一样被他仰慕的爱人,从十几岁的少女时代开始,哪怕陆焉识并不爱他。
所有生活里的苦都可以为他吃,为他养儿为他育女,为他守候撑起一个叫“家”的地方,甚至为了把他从“死刑犯”的名单里解救出来,不惜奉献自己的身体。
这是一个拿命去爱的柔弱女子,读来让人动容、唏嘘!叹息!
在世态炎凉,人情淡泊的世道里,这种矢志不渝的坚守就是一种信仰!
相反,陆焉识,小说用了大篇幅去写他的遭遇,去写他对自由对爱的追求,他冒着风雪走了十来公里的路去到礼堂,看到了电影中的小女儿,在回去的路上碰到一小群狼,险些丧命。也正因此陆焉识有了逃跑的念头,他要跑到婉喻面前,跟她说:他的一生跟妻子发生了天大的误会,把爱误会过去了。他再不回来就太晚了,太老了,老得爱不动了。
是的,他终于逃了回来,历尽千辛万苦,他吃草根树皮,他易容化妆……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回到那个叫“家”的地方,为了这个“家”,他可以不要命,冒着被子弹打死的危险。他用了大半辈字来放逐自己,寻找自由,寻找灵魂的那个“家”,最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他意识到他逃犯的身份只能给他那个家带来灾难时,他克制了自己那狂热的情感,那是年轻时都不曾对婉喻有的爱惜和保护,他去自首了,人呐,往往失去时才知道珍惜。
小说最后,当他抱着婉喻的骨灰盒离开时,我想那一刻他和她的灵魂终于历尽人世的沧桑合二为一,不曾再分开。
至于小说是如何写尽世情百态,爱情、亲情、友情等众生纷纭之相,如何灵动叙事,多重角度推进故事的演变,在这里不多赘言。
不过是读书一点感受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