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发了一条朋友圈,人生是否应有意义。结果很意外地发现了五个朋友,留言告诉我:我们都需要很用力的生活,才能感觉到浅浅的快乐。我们都需要花时间说服自己,自己的人生是有意义的。或者我们总是在如此有爱的家庭里,依然感觉孤独,不被人理解,越努力做更好的自己,越觉得现在的自己如此可悲。
曾经我问过很多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传承。创造。证明。赚钱。责任。能力。但所有的答案都不能让我感受到心有所属。
直到我看到一本书说
那些需要有意义才能活着的人,其实并不能称为真正的活着。
我不懂这是什么意思。追寻意义可能已经伴随了我整个青春期。
青春叛逆开始的第一个记忆就是我问父母,你们为什么要生我?
独立在外生活的时候,我总是在想,我的工作有没有意义?
在有了家庭和孩子的时候,我问自己,父母是我的,孩子也是我的,那我呢?我在哪里?
我并不是没有努力过。
首先,我追随过某些伟大的意义,行业第一,创造未知,公益事业,帮助他人,我看着他们那么努力,心里暖暖的。我想,和他们在一起的我,也会变得有意义吧?然而并不能。
他人的意义永远不能属于你自己。
其次,很多时候我感觉到自己不爱父母,不爱丈夫,不爱工作,不爱自己,我爱孩子,但是那种倦怠感不时产生,让我在某个时刻突然的觉得一切都毫无意义。
爱人或被爱,不能成为我的救赎。
最后,我觉得别人都很好,世界很精彩,无论是旅游还是美食,可是我的感受总是隔了一层薄膜,没办法像别人那么鲜活。
哪怕是在我的童年,也没有那种从心里喷撒出来的快乐。那种难以自禁的冲动,想大笑,想奔跑,想跳起来让全世界都看到的快乐,我的记忆里一次也没有过。
所以我问我自己,我是真的需要一个人生意义吗?还是我只是想拥有发自内心的喜悦,悲伤,痛苦,是不是有了这些,我就会有真正活着的感觉?
我也问自己,是不是我就是一个迟钝无感的人,这么多年为了生存,披上了一层正常的外衣。我用理智判断此时应笑,此时应悲,此时应恳切,此时应以情动人?而在实际上,我是否本来就没有那么多感觉?
记得我还是一个小孩子时,就爱一个人坐在哪里发呆。
什么是发呆?就是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想,看白云飘来飘去就能看一个下午。别人问我看什么,有人以为我心事重,其实,我只是在很投入很专心的做看白云这件事。为什么要在白云里看到什么?那是大人的想法,小孩子做事不需要理由。
我怀念那种状态,无心也无忧,别人和我说什么,就像海水漫过沙滩,不留一点痕迹。
我不用说话来证明什么,我不用努力去赢得什么,我的存在本来就是这样。
追寻意义这件事本身就意味着否定。我应该相信自己本身就有价值,这是一种信念。由此我看的每一本书,每一次交流,每一次成功,都是在我有意义之上堆积起来的价值。而不是为了别人的肯定,而去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为自己而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