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风吹麦浪》在戛纳电影节获得金棕榈奖的时候,导演Ken Loach说:“一但我们敢于说出历史真相,也许我们就敢于说出当下的真相。”他作为一个英国人,却拍了一部揭露英国暴行,记录爱尔兰独立运动的电影。电影名字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来自于爱尔兰歌曲,“While soft the wind blew down the glen,and shook the golden barley...”大麦是爱尔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爱尔兰人对国家的热爱非常实在,土豆,大麦,泥炭,沼泽地,青草,都是他们经常歌颂的对象。可惜在片中并没有出现金色的大麦。革命的理想就像翠绿的田野充满希望,士兵们在迷雾里穿行其中,但没有结出成熟的果实。英国将爱尔兰分裂,就像片中的两兄弟被不同的政治选择带上了敌对的道路。这一设定其实是爱尔兰真实状况的一个象征。
在爱尔兰独立运动中过程中,内部矛盾比外部矛盾具有更大的破坏力。Charles Stewart Parnell是颇具威望的议会领袖,却由于个人问题受到天主教派责难,失去了领导权。也可以说是被自己人出卖了。Michael Collins是爱尔兰共和军领导人之一,为爱尔兰独立铺平了道路,却由于向英国妥协被部分共和军视为叛国者,遭到暗杀身亡时年仅31岁。如今南部爱尔兰摆脱了英国殖民,但北爱尔兰人却公投留在了英联邦。北爱共和军也渐渐成了妨碍和平的“恐怖组织”。在《与魔鬼同行》中,布拉德-皮特扮演了一个想通过美国运送导弹回北爱的共和军战士。可是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这事儿是违法的。大大的恐怖主义。
影片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几场精彩的辩论。据说爱尔兰人很喜欢,也很有演讲辩论的天赋。乔伊斯在短篇小说《青年委员办公室的长青节》中就描写了几个人在纪念帕内尔的长青节里聚在一起谈论爱尔兰的过去未来,辩论,读诗。电影中最激烈的辩论是关于是否放弃武力接受和平条约,不论一个人的选择如何,结局也不过如此。
1966年,复活节起义失败50周年之际,北爱尔兰诗人Seamus Heaney写了《革命者的安魂曲》一诗。写的是1798年的抗英农民兵。croppies,指的是他们以短发为标志。他们在大衣口袋里装满大麦做干粮,以长矛,镰刀为武器对抗英军,最后在Vinegar Hill惨遭屠杀。他们的尸体被集体掩埋,后来从他们的坟墓里长出了大麦。
Requiem for the Croppies
The pockets of our greatcoats full of barley...
No kitchens on the run, no striking camp...
We moved quick and sudden in our own country.
The priest lay behind ditches with the tramp.
A people hardly marching... on the hike...
We found new tactics happening each day:
We'd cut through reins and rider with the pike
And stampede cattle into infantry,
Then retreat through hedges where cavalry must be thrown.
Until... on Vinegar Hill... the final conclave.
Terraced thousands died, shaking scythes at cannon.
The hillside blushed, soaked in our broken wave.
They buried us without shroud or coffin
And in August... the barley grew up out of our grave.
革命者的安魂曲
我们厚大衣的口袋里装满大麦——
逃跑的时候我们没有厨房,没有要拆除的营帐——
我们在自己的国土上进行的突然而迅速。
牧师与这些无家可归的人一起躺在地沟里。
这群人几乎不是在行军,而像是在徒手旅行
我们每天都在遭遇战中找到新的战术:
我们用长标枪切断敌人的缰绳洞穿骑手
把恐慌的牛群赶入敌阵。
我们穿过一定会让骑手摔下马的树篱撤退。
直到,在维尼格尔高地上,那场致命的秘密会议。
数千人死在山腰,我们在炮轰中摇动着长镰。
山坡染成红色,血浸透了我们被冲垮的阵波。
他们埋葬我们时没有棺木没有寿衣
八月里我们的坟上长出了大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