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吉林大学临床医学院医事医声
7月14日上午,第三届“北国风情”台湾学生暑期研习营的医学营全体志愿者分为两队出发,前往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发育行为儿科和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ICU病房,开展相关志愿服务活动。
从驻地出发,学院志愿者张涤非向大家逐一介绍新民校区周围建筑和新民大街道路两旁的旧时建筑和历史沿革。营队到达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后,部分营员和志愿者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社会工作部宋歌、临床医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杨晨的带领下来到发育行为儿科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室。待营员和志愿者换上志愿服务蓝马甲后,宋歌跟大家再次强调活动期间注意事项和要求。
随后,营员和志愿者们开展了“爱无限 两岸情”台湾学生志愿服务交流联谊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与孩子们积极互动,共同游戏。
由志愿者带来的歌曲《儿歌串烧》,赢得全场小朋友的欢呼及掌声。《漂亮的眼睛》中,志愿者们装扮出场,让小朋友为光头强画上眼镜,拉进了营员与小朋友间的距离。随后,台湾营员表演了歌舞《别看我只是一只羊》,惟妙惟肖的表演中饱含了台湾营员们对小朋友们真挚的祝福。联谊活动在志愿者带来的定场舞《最美的光》落下帷幕。
活动后,全体营员就参与本次活动的感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营员和志愿者纷纷表示,医疗志愿服务中所要求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基本人文修养。只有将志愿服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不愧“医者”的称号。
另一部分营员和志愿者到达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团委书记张贺丽迎接全体营员并带领大家前往急救医学科。
一路上,张贺丽向大家介绍了第二医院的概况。接着,急救医学科护士长马新利向大家介绍了第二医院志愿服务发展的过程。随后,在营员和志愿者穿戴完毕后,护士长引领志愿者进入ICU病房,由急救医学科副主任宋德彪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心肺复苏、人工呼吸、除颤仪和气管插管术等的操作流程,并利用人体模型向大家进行示范。台湾营员汤升墉在宋德彪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体验了心肺复苏、利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术等的操作流程。随后,宋得彪解答了营员关于急救医学的相关疑问,并就营员感兴趣的设备和急救操作进行了介绍。
最后,宋德彪对营员和志愿者提出期望:急救科医生一定要学会用爱心和勇气去挽救生命,做一名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
下午,全体医学志愿服务营队的营员们来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开展送分诊导诊的志愿服务活动。第一医院社会工作部安排责任志愿者与台湾学生一对一对接,分别体验了“就诊直通车”、“暖心”计划、心内科康复中心患者随访等志愿服务项目。
营员们与蓝马甲志愿者陪同患者检查,帮助家属推床送诊、指导患者使用自助挂号机、在心内科康复中心进行随访患者的数据信息录入等服务。两个小时的志愿服务短暂而又忙碌,营员和志愿者们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得到锻炼地同时,也收获了情谊。
台湾营员们表示,志愿服务不仅要有一颗真诚奉献的心,也要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同时表示自己定会将志愿服务一直做下去。
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和志愿服务后,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社会工作部五楼会议室中,杨晨与志愿者们、带队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志愿者们汇报了两天来的志愿服务经历以及与台湾营员交流后的感受。
本次的吉林大学第一、第二医院志愿服务经历让医学营全体营员们收获颇丰。活动中志愿者们充分感受并理解了医疗志愿服务活动的初衷和核心精神,并将它们运用到实践当中,在提高自我的同时,充分发挥了青年医务志愿者的力量,也积极践行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