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188825/d5f61f30b2c3312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188825/86555195145832da.jpg)
“什么时候知道生活多美好吃东西 和女人拥抱 去看雪 听歌曲 可来得满的钢琴必须有人告诉你,感染你不是理性的说好,是有个人被整个美好充盈着 兴奋喜悦的告诉你茅台酒 酒撒了痊愈 任达华 一个工人受伤了 钢钎插到腿上 很快好了你失去了一生最大的美好 和男人的亲密 朝前走,不要看不惯 ,看见别人的局限,看见自己的挑剔和自备和恐惧。但是朝前走,混熟一个异性,以全部的喜悦之心去怎么样的人生都是人生,但是做为人的美好,你不能失去”
“什么时候知道生活多美好吃东西 和女人拥抱 去看雪 听歌曲 可来得满的钢琴必须有人告诉你,感染你不是理性的说好,是有个人被整个美好充盈着 兴奋喜悦的告诉你茅台酒 酒撒了痊愈 任达华 一个工人受伤了 钢钎插到腿上 很快好了你失去了一生最大的美好 和男人的亲密 朝前走,不要看不惯 ,看见别人的局限,看见自己的挑剔和自备和恐惧。但是朝前走,混熟一个异性,以全部的喜悦之心去怎么样的人生都是人生,但是做为人的美好,你不能失去”
————
心得
深刻洞悉,积累的智慧,生活的哲学,高度感受,高度表达!没法写,我写不来。
深如海,轻似雪,柔如水,璀璨流星,划过夜空..
“道德以外,有片田野,我在那里等你”。
—————
罗老师对小蘑菇的引导,对生活的观察,对人性的理解。这就是日常的父与子,热爱的生活,从闻,味,触,各个方面的感受
生而为人的触动
人需要二次重生
————————
你知道,最可怜的是什么吗?就是不喜欢自己。人一晃就到了30,40,47,67。这是很快的事情。喜欢什么时候的自己,喜欢成功减肥的自己,喜欢皮肤越来越好的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自己呢?时间很快,让自己过得开心一些,很重要。
————
你肯定是知道别人对"那滋味的感受",你才热爱的.
有人告诉你,这口乡里腊肉真好吃啊,你看见她蘸着料汁吃的香喷喷,从此…你
你看了一本书,那上面写着雪夜里拥吻一个姑娘的滋味,紧张甜蜜眩晕,从此…你
一定是有人和你谈起了一部电影,他说的津津有味,让你知道了电影的奇妙世界,从此…你
你必定是看见了亲密关系的美好,你才渴望亲密关系。
你必定看到一个沉浸读书的状态,你才热爱了读书。
或者,有人超级厉害,他告诉你,他是看了什么书获得的。
有人告诉你,被窝里关上灯,男女之事的无限乐趣,你会心驰神往。
当然,这样的话,难听到。
但是,书里写了,写满了性事的美妙。
如果你没看到那些文字,也没听人说起,你的青春能感受到自身性欲,但是可能整个青春,你都是一个人。
有人恶言恶语对待一个人,得有人告诉你,那被训斥之人的痛苦感受。由此,你灵魂知道“精神伤害”的可怕。
没人告诉你,甚至,你从小被人如此对待。
你没获得的,你无法给于。
可是,书里有,很多书里写满了罪恶,写满了痛楚,写满了“别人的血泪。”
你知晓别人的苦难,才能知道自己的痛和幸。
没有人告诉你坚韧完成一个事的大喜悦,没有说的超具体又超投入,你不会被激发“成事决心”。
你父母没有告诉你,你也没看到很多书里的相关文字。
……
灵魂是被滋养的,心念是被浸润的。
教育只关乎灵魂
做别人父母,你得有灵魂。
听我说话,接受久违的灵魂浸染
永远不晚
——————
#回听感悟# #灵魂滋养#(中)第8期
昨天听得特别感慨,略记一二。
1.教育
学校是教知识的地方,没法滋养灵魂。
想到了顾明远老师在《中国教育向何处去》说的:“教育要为政治和经济服务,但是不能仅仅为政治和经济服务。”
“教育不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是美好生活。”(杜威)
说到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作为家长,不能只看第二个“智”字。
2.人,人的复杂
老师说过,人有很多相同,那些普遍的人性,人的发展规律,你要知道;
人又有很大的不同,文字表达的涵义是有限的,拒绝简单的定义和理解,人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更多。
“我不是异性恋,不是同性恋,也不是双性恋。我不想要这些标签,我不希望自己的一生都被塞入一个词,或是一个故事。”
百分之一的人性的差异构成了我们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对“差异性”理解的程度,细节的处理程度,构成高下的分野。
3.没有缺点的偶像
如果一个偶像,完美无缺,你把他看成神,
有一天,突然被你看见阴影和负面,你把他看成鬼。
他不是神也不是鬼,他兼具两者,他是人。
有个词叫:捧杀。
如果你想“害”一个人,你就把他神化,捧到天上之后,他终会跌落。
3.被激发感染 关于阅读
我在大学读过的文学哲学世界名著是:0本。我确实是遇到心灵之花以后开始阅读的。
我读到芥川龙之介感叹怎么有如此细腻幽微敏感的人,写出这文字的人都承受了莫大的痛苦,
我读到赫胥黎《重返美丽新世界》我感慨怎么有如此可以领先与碾压普通人认知50年的人,我懊恼于自己的蹉跎,
我读到《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我知道了什么是,读不下去,痛到需要暂停、呼吸。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人文历史哲学名著,这些东西,不是图书馆厚厚的砖头,是精神财富的积累和思考的结晶。读了哲学让你思辨,读了诗歌让你感受美,这些东西都没有什么用,但不能无法阻止人们去读......
还有,那些启蒙的书...
我无法想象,在现代社会,我如果离开科普育儿医学文章,我怎么把我的孩子恰当的,不掉坑的,养大...
科普是科学知识的普及,那除了“科普”呢?
关键是,有人影响你吗?我在大学花时间最多的事是“劲舞团。”我为此感到遗憾....
4.世界名著vs故事会
谈人 而非故事,而非情节
我们通常喜欢的美国大片是怎样的,故事推动,情节推动,爆破与刺激推动。
最近罗老师推荐的两部电影,人间果实和熊谷守一是怎样的,没有情节,毫无情节,是细节推动、情绪推动,那种细腻的东西推动的。
我看得抓狂,看“人”,看“非情节”,是需要一点能力的。
5.缺乏灵魂父母的孩子,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相约离开....
我想起一位语文老师, 皮皮老师,她的孩子,初中,最大的爱好:吃。
他做饭做菜、鼓捣吃的,这是他的每日功课。
她很欣慰:爱吃的孩子,不会走到边缘。
她说她最喜欢的诗歌是:“我来到人间,是为了看看太阳......”
6.喜欢自己
被真正的爱过 爸爸妈妈喜欢我
那无条件的爱...
以前最打动我的一本书《情感依附》,最近最打动我的一个心理学试验:哈罗的恒河猴试验,那书那试验,告诉你:什么是爱。
在你恐惧悲伤无助脆弱时,谁给你安慰、支持、温暖和肌肤之亲的拥抱,哪怕那是来自一个披着绒布的猴子模型,但那就是爱!
你会喜欢什么样的自己 ,那细节,你 被告知 被认定,被无比细致的说起过吗?
那些细节,那点点滴滴 ,不管多么小,不管多么微弱,不管多么不“主流”,有人发现你的特质吗?
有个网友发个动态,写她看牙的恐惧,写了500字。我很无意的说,你写得很细腻鲜活,有写作的天赋。
她回复我说:你这句话我要打印下来每天看30遍!!我太自卑了,我.........
我太理解她说的话。
不爱自己的父母 没法爱你
没有灵魂的父母如何认定你。
但是我们终于要慢慢接纳自己,爱自己。
看到局限,看到能力不足,不管对自己还是别人,都很难,
缺的不是知识,不是见地,而是勇气。
我如何能接受,我最厌恶的某种特质,其实我自己有....?!
但,如果深吸一口气,知道那“面对”是为了“最终的安静”,那前行的路,不问有没有能力,只问愿不愿意......
允许自己错一次。痛两次。哭三次。
然后抬起头。
影子长了,我并没有长,默默的,低头赶路,
影子短了,我并没有短,挺起胸,抬头看路.....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一切都会随风而逝,.....如果这就是人生,那么,再来一次!”
——————
不是什么才女。但是我也喜欢被讲座感染而有记录欲望的自己。其实我写文章写到凌晨,第二天上班迟到,画画没管孩子,家里鸡飞狗跳,一地鸡毛全都有,什么时间管理都是骗人。总有人说羡慕我什么的。其实很普通,没有展示那些反面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珍贵的价值。我也喜欢你们,每一个不同的你们。真心话。
———-
谢谢。有人爱分享,有人爱生活,有人办事很利落。有人做事很成熟。每一种,都好。有感悟就发给大家看看。高兴你们喜欢。
—-
@拥抱生活沙子 月的第一天就能读到你细腻而真实的听课感受,这也是一种幸福,群里的文章跟图片我基本一有时间就会翻出来看看,只是很少发言。但我自己感觉确实在进步,以前不喜欢跟别人聊天,因为没话题,老是词穷,把天聊死,自从跟罗老师学习这几年,虽然没有太大的进步,但各方面都有所提升,熟悉我的人都看到了我的变化,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内心的慢慢强大,从容不迫的淡定。越来越喜欢自己,有些时候自己都会情不自禁脱口而出,“我怎么这么喜欢自己啦”[呲牙]不过都是在没有旁人的情况下。相信我们群里的朋友都会越来越爱自己
——
#了解自己# #爱自己#
我现在深切的感觉到,不是装看不见自己的局限,就是爱。
看不到自己的优点,那更不是爱。
真的接受自己,是充分的,尽量的、勇敢地、去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接近真实情况。
任何一种不接近真实的悬空,都可能使你蒙受痛苦,或无法安静。
只能走进,带着也许一种臣服,走近。
在这个基础上,一点一滴的打磨,像雕琢玉那样,
有些杂质,去掉,
有的疤节,留着,
有些晶莹,擦拭蒙尘,让它发光,并以此为荣~
把自己原来的样子,显露出来,一点一点的,成为独一无二的,那个作品。
——-—-#####———-
真实的,而不是浮夸的,或歪斜的看待自己,评价自己,你会有沉稳坚定的自信;
知道自己的局限和脆弱,你更容易原谅自己,
了解自己的过去和往事,知道那伤心愤怒光怪陆离,都有缘起~
远离某些自动化思维,令你更能掌控自己,协调关系,
知道这些以后,真正的接纳自己,就会更少情绪旋涡,更多落地行动,更容易走上改善的路径。
又因为了解和原谅了自己,所以也可以原谅别人。所谓“爱自己爱众生”。
上述这些循环下去,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承认自己的需求,逐步去满足,
但是也看到限制,放下“执念”,知道那些遗憾,无常,变化,
热爱生活,珍惜缘分,
幸运的话,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最终完成自我实现。(比较高的目标)
爱自己,应该是这样的吧。我终于有点点理解了。(真是很难理解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