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作者: 月野小兔_8192 | 来源:发表于2018-08-17 00:25 被阅读0次

苏博是世界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封笔之作。先生何许人也?提起他,也许外行人不知,不过业内人士无不顶礼膜拜。国内作品不多,为人熟知的有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以及苏博。

我虽是个门外妹,出于对艺术的致敬,其他无缘得见,来苏博一遭,即便不为藏品,也要一睹建筑大师作品的风采。

有网友提到苏州博物馆网上预约后可以走绿色通道,但其实相较网上预约,直接排队反而更快。

下午两点,博物馆大门一侧排起了长龙,约莫半小时进馆。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这是一座现代艺术气息浓厚的殿堂,黑白色组成了馆内的主色调,简约复古,时尚素雅。

现代艺术展区,作品是以树脂、大理石为原料,撷取作者藏品中逸作复刻而成。厅内唯黑白两色,黑暗中游人目光不自觉被作品吸引,柔和的灯光衬得摆件莹润光洁,真假难辨。众多作品中我最为欣赏两组作品。

其一是《葫芦万代》摆件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六块大小不一的大理石经艺术家之妙手,雕琢摆弄,创造了温馨的葫芦一家。你瞧,夏日黄昏葡萄藤架下,大腹便便的母亲正在纳凉,大儿子慵懒而卧,双胞胎为争哥哥头衔互不相让,最小的妹妹趴跪在母亲脚边,专注的听着弟弟的心跳。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想起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呢,这不正是词中田园江南的真实写照吗?

另一个则是树脂雕成的古藤,两株老藤互相缠绕,勾连出一面古藤枯镜。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艺术家们似乎对古藤情有独钟,另一展厅,展出了四幅古藤画。生长在15世纪的中外古藤同沐风雨,共历沧桑。画家偶然的一瞥,落笔于毫端,才有了今日的千里相逢。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占据了整面墙的古藤,曾经生长在罗马朱丽叶古堡的墙脚下,如今将长久地停留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如果没有历时五年的打磨,用细腻的笔触还原古藤数百年的变化,我们也就难以欣赏到这充满张力的巨幅画作了。这便是艺术家的坚守,如同这些盘虬卧龙的古藤和盆景,无不以畸形之态告诉世人,魅力靠时间造就。

在展厅间穿行,犹如置身深深院落,闲庭信步,风细细,阳光被头顶的百叶窗筛成金丝银线,贝大师玩的一手光影魔术。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毫无疑问苏博借鉴了苏州园林的风格,漏窗框景,粉墙黛瓦,莫不如是。外观上又运用几何线条勾勒出南方古典园林的造型,既古典又现代。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展馆三座建筑相连,临水而建,占据湖水西面半壁江山。不从展厅后门出来,根本不知内里乾坤。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一座曲桥延伸到脚下,踏足其上,可见湖水碧绿,浮波隐隐,睡莲开的不多,叶子青钱似的一簇簇,看着煞是惹人喜爱。不知是谁的脚步声惊动了午睡的锦鲤,胆子大的从族群中走出,隔水偷看这些扰人清梦的家伙。尾巴一摆,没什么意思,还是接着打盹吧。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站在桥上,向东望去,又是另一幅山水景致了。精选若干青石打磨成山体形状,错落有致的分布在湖水边的沙地上,配以绿水,青松,白墙黛瓦烘托,营造出淡墨山水画的意境。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设计别具一格,令观者只觉巧思无限,回味无穷。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在展厅徜徉,如一尾鱼,沿着历史长廊洄游,仿佛看到了吴地百姓的日常:渔人撒网,樵夫砍柴,耕者犁田,书生苦读,农妇司蚕,绣娘飞针。苏绣,雕镂技艺达于天下。良工出入江南织造局,神匠的物件频频成为华宇的摆设。他们的衣衫无论小民抑或贵胄总是独领风骚,苏绣飞扬在吴人的衣襟上。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姑苏人崇文重教,风雅更是浸在骨子里。几乎每个书斋里的学子,陪伴他们的除了烛光还有文玩清供。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他们会玩,也爱玩。除了鉴赏名物,焚香弹琴、品泉瀹茗、文酒玉馔来消凡涤俗,后来又迷上了斗虫听鸟、博弈樗蒲、甚至声色之乐。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文士一向是时尚的引领者,苏州更是潮流前线。

吴塔国宝展区,收纳了苏州二塔——虎丘云岩寺塔和盘门瑞光寺塔的佛教文物。

晶莹剔透的舍利子,彩绘天王像内函,《妙法莲华经》手抄卷,越窑精品秘色瓷莲花碗,一件件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尤其是这座真珠舍利宝幢,精美绝伦。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我认为,优秀的建筑设计,不仅胜在造型的独特让人见之难忘,更重要的是细节处处给人以惊喜。

馆内各展厅面积不大,陈设却并不拥挤,依藏品大小合理布局。一抬眼,满是惊艳。一移步,皆为奇珍。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展厅之间回廊狭长,左右两厅略微错开,厅内外米白色的墙面充分利用起来,或介绍藏品,或说明创作意图。

无处不在的六边形窗格,就着墙,随时作画。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这边,透过窗户院外景色尽收眼底。那边,框住了竹韵,影动风摇,光影相和。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一抹倩影适时入镜。这正是“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累了,坐在落地窗前,赏的是窗外竹影婆娑的美态。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不得不说这是我见过的最贴心的博物馆。贝聿铭大师用他的智慧和独特的设计,征服了游客。苏博,不虚此行。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五点闭馆,园内游客陆续散去,和流连不去的众人一道走出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临近门口的雕像提醒我们,别忘拜会府邸的主人——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原来苏博所在就是忠王府隔壁。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夕阳余晖与河畔的柳打过招呼,滑过河岸的砖石,被羊群似的云轻轻一带消失无踪了。苏州河上,水波粼粼。一日就这么匆匆的去了。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相关文章

  • 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苏博是世界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封笔之作。先生何许人也?提起他,也许外行人不知,不过业内人士无不顶礼膜拜。国内作品不...

  • 闲画苏州——给你点颜色瞧瞧

    苏州话,俗称“苏州闲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以软糯著称,素有"吴侬软语"之美称。 苏州话虽然...

  • 苏州苏~

    景点整理: 1 平江路-古城缩影 24小时开放,免费,地铁一号线“相门站”下。 2 山塘街-姑苏第一名街 ...

  • 苏州,一起去吗?

    苏州,活在课本里的园林城市。能亲临其境的感受这苏州风味,无论是美食还是美景,都独有一番滋味。 苏州的景 苏博设计感...

  • 腊月,年前

    冬至里,冬酿酒的余味还在。腊八节的粥香,已在苏城大街小巷飘散。 每年这一天,苏州人大多会赶早前往寺庙求粥。寺院前,...

  • 流连忘返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以下简称苏博)是苏州旅程中我甚为喜欢的一站。它成立于1960年,后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新馆,2006年...

  • 陆文夫由听评弹始,终而成为苏州文化代言人(万老板趣话苏州之二十一

    文化的呈现与传承都需要载体,语言是文化最主要的载体。苏州话是苏州地方文化乃至吴文化承载与表达的重要躯壳。苏...

  • 色彩的探索

    我们第一次来苏州博物馆西馆,是去年的国庆假期期间,那时苏博西馆刚刚开幕,现在转眼间,苏博西馆已经开业一年了,这一年...

  • 苏州博物馆西馆

    苏州像模像样的博物馆越来越多了,除了老字号的苏博,以及去年才诞生的东吴博物馆,近日,在寄托了许多苏州人情怀...

  • 苏州潘氏

    一路上与苏州潘氏的因缘际会 回想三个月来三次出行江南一带,从上海到苏州,从上博到苏博,总能听到一个名字:潘祖荫。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州余味,匠心独运话苏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ma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