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摘抄两个历史故事

摘抄两个历史故事

作者: 一刀2018 | 来源:发表于2018-11-05 22:20 被阅读26次
摘抄两个历史故事

北宋张咏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官职礼部尚书,听说寇准当上了宰相,他便感叹“寇准真是一个奇才呀!可惜在学问方面存在某些不足。”原来他与寇准是至交,因此对于寇准的劣势,他自然很清楚。为了帮老朋友及时改掉这个缺点,张咏很想找个机会劝劝寇准多读些书,毕竟身为宰相,其作为关系的天下的兴衰,学问理应丰足才是。恰巧,寇准到陕西巡视,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他乡遇故知,自然格外高兴。寇准设宴款待张咏,二人开怀畅饮了一番。分别的时候,寇准问张咏:“张公,你能给我一些指点吗?”

张咏对此早已有所考虑,正想劝他多读一些书。但是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今非昔比,如今的寇准已是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这种身份悬殊的情况下,又怎好直截了当地说一个宰相没有学问呢?

于是,张咏略微沉吟了一下,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当时听到张咏的这句话,寇准并没有立即弄明白这话的意思,但是张咏不愿就此多说一句,说完这个,他就走了。

为了弄明白张咏此话的意思,回到相府,寇准立刻找出《汉书·霍光传》,他从头仔细地阅读,当他读到“光不学无术,谋于大理”时,突然明白了老友的意思,于是自言自语地说:“这大概就是张咏要对我说的话吧!”

当年霍光官至司马、大将军,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立有很多重大的功劳,但是因为学问不高,难免居功自傲,不明人情与事理。

霍光的这些特点与寇准有某些相似之处,张咏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其实就是想要借此书告诫寇准多读一些书,多了解一些人情事理,就能更好地辅政朝纲。寇准阅读了《霍光传》之后,便很快明白了张咏的用意,并从中受益匪浅。

寇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他为人刚 毅正直且思维敏捷。张咏赞许他的奇才,但同时也指出了他的缺点——平时不大注重学习,知识面略窄,这种劣势将极大地限制他才能的发挥。

因此,张咏说的那句话是劝寇准平时多读些书以加深学问的意思,这句话既客观又中肯,虽简单却很巧妙。反过来想一下,如果当时张咏的话说得太直,对于刚刚出任宰相的寇准来说,肯定面子上不好过,而且这话要是传出去还会影响寇准的形象。

张咏了解寇准是个很聪明的人,简单地给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的赠言让其自悟,这话是何等婉转曲折,原本是“不学无术”这个连常人都难以接受的批评,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人愉快地接受了。张咏的辞令智慧,可谓灵巧至极!

由此看来,巧妙地说话,可以化解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尤其在外交场合中,话不一定要多,只要足够深刻、巧妙,也能达到话少意深的目的。

  相传汉武帝年间,雍州有个小吏叫曹迟,因为头脑精明、为人忠诚,深得上司的欣赏,于是被升任为雍州一个县的县尉,辅佐县令处理政务。

他刚到此县时就听到百姓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他便乔装打扮成过路客商,深入百姓,调查民情。

原来,百姓们正在议论原来的县尉,说上一任县尉只做了短短的半年,是因为做事刻板,不知道转弯,经常顶撞县令,而被县令革了职。

再仔细一打听,他才知道这个县令很不得人心,虽然为官清廉,但是才能有限,施政不灵活。百姓们有口难言,只好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曹迟上任的第一天,发现县令断案存在问题。如果直接指明县令的错处,很容易引起争论。那样的话,自己可能就会与前任县尉一样,因为不配合工作,而被革职。这样一来,自己的宏图之愿就无法实现了。如果一切都顺着县令,这又不符合自己为官做人的原则。

为此,曹迟为难了。他想了好一会儿,忽然想到了一条妙计,他决定表面上稀里糊涂,顺着县令,但是暗地里则旁敲侧击地给县令一些建议。

果然,没过多久,县令在他的辅佐下,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当地的风气也为之一新,老百姓对官府的看法也好多了。

而县令不仅对曹迟的态度很好,而且连性格脾气都变得温和起来。一年之后,曹迟得到县令的举荐,被调任到另一个县 担任县令之职。

  曹迟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吸取了前任县尉的教训,没有越俎代庖,也没有直接提建议,与县令争辩和理论。他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向县令提出独到而正确的见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摘抄两个历史故事

    一 北宋张咏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官职礼部尚书,听说寇准当上了宰相,他便感叹“寇准真是一个奇才呀!可惜在学问方面存...

  • 寻找自我之旅

    看过了太多的鸡汤,短的长的,网络人,历史人,故事提炼的,历史哲学书中摘抄,发现鸡汤似乎变得必不可少,为什么,到了知...

  • 一年陪伴营10月 || 秦汉史               《我

    十月计划:以秦汉时期为背景,结合真实人物与历史事件,创作连载历史小说/故事。 活动要求:原创,可有部分史实内容摘抄...

  • 于志宁的谏时与不谏之时

    最近读的书,可能这段是较为有感触,但在讲这个故事之前,需要了解一段历史,摘抄如下: 故事是关于志宁(588年-66...

  • 一代“奇”女:江青审判时的辩护词

    摘抄声明:本人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所摘抄内容来自具有公信力的网站,摘抄的目的是与网友们共同研究历史真相,不存在其它...

  • 两个穿透历史的故事

    翻开历史,经常能看见的是一面血腥的镜子,能够看到的自然都是些帝王将相为争夺江土和权力,气壮山河又如泣如诉的故事。正...

  • 《不过低配的人生》读后感

    整本书的风格就是讲故事,说道理,每个章节都有两个故事,先是历史故事后是现代故事,然后两个故事呈现出共同的问题,最后...

  • 《美的历史》摘抄

    我们往往不仅将我们喜欢的事物界定为好的善的,也把我们希望拥有的东西界定为好的善的。 刺激我们的欲望者,谓之善。 我...

  • 寒假第3⃣️周

    作业情况: 数学:✅ 英语:好词好句摘抄,PPT 语文:一篇读书笔记 历史:✅ 科技:✅ 地理:✅ 这周,做了摘抄...

  • 怎么写出好文章

    1、摘抄金句,自己读书时看到金句及时摘抄,摘抄到一定数量进行分类。 2、摘抄素材:幽默的段子;感人故事;名人趣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抄两个历史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me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