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试着写作以来,每天都能或多或少把你自己思考感悟心得读后感的表达出来,同时也知道,持续的思维输出就需要持续的输入,所以这一段时间也在不间断的阅读。下面从写作阅读的收获和不足进行总结,便于后面更好的进行。
一关于写作。从刚开始的随意输出,想到哪里留些到哪里,慢慢感觉到,这种写作的弊端,文章写不长,思路混乱,对于自己表达思维的训练提升不大。在借鉴别人经验后,写作开始搭建框架法,能解决这类问题。在动手写作之前,确定好主题,主题下分成几点,这几点分别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框架搭好后,剩下的就是内容的填充,非常实用方便。上次还学了一个六顶帽子写作方法,主要用于写作解决问题讨论文章。分六块:事实描述,面临问题,解决问题有利方面,解决问题不利方面,要想解决要从哪几方面努力,结婚回事怎样。这类近乎头脑风暴类的便于解决问题。
二关于读书。在刚开始,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实自己,由于目标宽泛不够细化,导致阅读范围很宽,阅读速度很快,效果不是很好。改进几点:1在前几天的反思中?提到了阅读对于工作效率动力促进不明显,反而有一种不安的紧促感,当时感到疑惑。今天早上忽然发现,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使自己阅读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的。在一段时间,为了追求阅读速度,如在一星期内看完一本书,给自己一种内心的成就感。这就在无形中,不自觉的利用工作时间,在上午的没上课时间也在看书。而这段时间本应该是用来处理工作事宜,考虑工作改进方法的。这段时间没用到工作上,导致了工作效率的不高,而在内心深处有会意识到工作必须要推进和改进,导致了内心的不安。所以阅读还是要利用空闲时间,如中午时间,下午快下班时间,晚上九点后。2阅读没有系统性。在前期的阅读中,有教师专业成长,吴非的《致青年教师》李希贵《学生第二》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课程教学类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阅读类刘波《教师阅读力》朱永新《我的阅读观》,个人成长类龙应台《人生三书》,德育工作类《走向德育专业化——学校德育100问》。看书选书比较随意散乱,每本书只是粗看,消化不良。3主题化的阅读。在目前阶段,对自己专业成长最有利的应该是主题化的阅读。在一个时期内,确定自己的阅读主题,找到该主题的代表作品,著名专家,集中学习,撰写学习感受,应用于工作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