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守护稚翼20171031家长共读

守护稚翼20171031家长共读

作者: taotaolin1122 | 来源:发表于2017-10-29 14:31 被阅读0次

            除了年龄以外,母语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母语一般定义为人类个体出生后从周围语言环境中直接学得的语言,又叫第一语言。一个人除了母语一位的所有语言,则被统称为第二语言。两者关键的差别在于,母语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自然习得,而且大家达到一个差不多的水平;而第二语言的发展则体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其水平永远处在一个中介语的状态,不管多努力,最终也达不到母语的水平。

            “像母语一样学外语”、“把英语学到跟母语一样好”,是我们大家几乎随时可以听到的。可惜,这样的想法完全混淆了母语和第二语言各自不同的发展特性。这个错觉如果无形中渗透到孩子外语学习中去,就有可能给他们带来大量不必要的学习,从长远来看伤害到大人、孩子的信心和最终的投入产出比。目前,中国少儿英语里最大的误区也就在这个范畴里。在实际学习中,还有些父母采用“让母语给外语让路”的方法。有的表现为会一点英语的父母拼命跟孩子用英语对话,有的表现为在学龄前一心学英语。

            生活里我们可以简单地把会两种或几种语言的人称作“双语人”或“多语人”,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绝对的“双语人”是不存在的,一个人的大脑里一定有一门处于控制地位的强势语言。在中国的孩子,再怎么给他们灌英语,一旦学校的汉语学习全面铺开,原本就是母语的汉语,因为书面语学习而带来的智力发展,必然要取得绝对的强势地位。

            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全面、客观地明确第二语言只能处在“第二”这个位置上。智力开发也好、亲子感情也好、学习习惯也好、孩子成长所需要的一切,都是通过有血有肉的母语来做才最有效率。

    我的体会:

            1、相比母语和第二语言来说,“强势语言”这个术语,能更好地解释在中国接受学校教育的孩子为什么要重视母语学习这个问题。母语掌握的程度决定了一个人思维的深度。

            2、书分享到现在,我越来越想吐槽一下作者和编辑的写作水平。从内容的逻辑顺序看,不少地方都是颠倒或重复的。从遣词用句看,就算为了家长们都能读懂而尽量少用学术术语,但是有意使用一些“网红”词语,反而会让句读难断、使文字啰嗦、令意思不明。我在分享时不得不重新编排段落,还要修改一些病句。最后,作者行文中的“翻译体”也比较明显,一些长句不符合汉语的语法规则或行文习惯。说到“翻译体”,很多经常阅读和翻译外国文献材料的人,都会有这个毛病。这是否能说明第二语言的习得会影响母语的发展呢?

    摘自《别说你懂,英语启蒙》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

    整理:林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守护稚翼20171031家长共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ry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