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
5岁多的二宝,最近迷上了听故事。从早到晚,故事机一刻不停地播放着同一个故事,无论是吃饭还是上厕所,故事机都形影不离地放在他身旁。感觉都已经痴迷这个故事了,而且非常奇怪的是,同一个故事我觉得都听得快要背下来了,可人家还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重复播放。开始以为这是儿童特有的心理,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去做。
今天特意网上搜了一下,才发现这种行为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普遍的行为。他们是通过这种“重复”在学习。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狄慈根曾说过:“重复是学习之母。”
《0-5岁怎样让孩子更聪明》一书中也提到:“人是通过重复来加强大脑的神经连接,重复有助于巩固学习和记忆效果。”
读了这段话我才明白,原来这是孩子自我学习的一个过程。想想我们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哪一次不都是要通过重复才能习得一种新的技能,理解一个新的概念呢?大人尚且如此,更别说是五六岁的孩子了。他们的理解力、记忆力等都还没有发育成熟,每一次听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而且他们在听到某一处时,还会不由自主地跟着说起来,甚至把故事中的情节表演出来,这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故事,这样看来,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顺便也发展了孩子的理解能力。
同时,书中也顺便提到了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这种状况时,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发现新的知识点”、“故意讲错,让孩子来找茬”、“玩角色扮演”等方法来丰富孩子的学习过程。比如说在读绘本的时候,可以将文字和图画结合起来,让孩子说一说图中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作用,或者从插图中挖掘出其他的信息,总之,就是要花点心思让插图也变得能说话,从而使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学习的资源。
看来,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看似简单的一件小事,原来背后还藏着这么多的学问。由此想到我们的教学,我们面对的也是有着独立思想的完整的人,那么教学中的每一种现象或者问题,如果我们都去这样深入地思考和分析背后的原因,并寻找教育的切入点,那么不就是开发课程的方法和途径吗?有人说:好论文是做出来的,那么,好的课程也一定是做出来的,只不过这样的做是带着思考的做。能够从做中找到依据,分析原因,总结方法,提炼经验,才是有价值的做!否则,只做而不思,只能成为只会低头拉车的劳力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