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 越自在
——记3.12杭州问道100越野
还记得很久之前看过一则“鹰的重生”的故事,大意是说,一只鹰的寿命最长可以活到70岁,但是在大约年纪过半的时候,鹰的喙、爪子和翅膀的羽毛都已经蜕化和迟钝,不得不忍痛挨饿,在山巅的硬石头上敲落自己的喙,等待长出新喙;扯下自己的已经变鈍的爪子,等待长出新的锐利的爪;拔下自己的羽毛,等待长出新羽毛;这整个过程大约需要半年!经历过这样的痛苦,鹰又可以重新翱翔于蓝天几十年。
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感慨系之:巨大的痛苦中蕴藏着无限的生机!鹰翱翔于长空万里,在惊涛骇浪中穿行,令人赞叹的矫健身姿,这都是我以前对鹰的认知;读到这个故事以后,立刻转换了想法:它如此的专注于生命,向死而生的勇气,纯粹得令人叫绝!
在它面前,我羞愧不已。
为什么要去越野?
站在远处眺望,群山巍峨,静谧而安详。当我在山中奔跑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在想:有一个“我”还是站在先前的“远处”在眺望,能看见自己在奔跑吗?“我”肯定与山融为一体了,山林还是那样静谧,巍峨,可我真的在山中奔跑;这种感受很奇怪,也很奇妙。当我从山里跑下来的时候,好像已经与山林有了某种“交换”:有一些东西注入了自己的心里,烙印下了,说不大清楚是些什么:有一点喜悦,一丝惆怅,还有一点神秘的启示,兼而有之吧;而跑过的那些路上,留下了对美景的赞叹,对同伴的感恩之心,还有对陡坡的“念念不忘”之心。
越野赛道,有海拔高地之分,但都有上下坡的考验,长距离的赛道,一定让你的腿和脚经历巨大的考验,进而考验人的意志力:总是想放弃!这个时候脑子里有两只小人在对话:“跑不动了,要不停下吧”,
“嗯,确实很累,但是再考虑下”,
“才跑了一半都不到,今天状态不太好”,
“再坚持下,到一半再说,速度可以慢点”
“… …”
只要在路上,脑袋里总是在斗争。我有强烈的好奇心(也许是原动力):跑更远的距离是个什么样的感受;在路上,也总是在想:再前进一步,再翻一座山,再跑半小时… …
越野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绝望到无以复加的时候,终点就在前方不远处。因为在赛道上的每一步,都是向前的,所以我知道,只要我能继续跑下去,我就能完成。
山路漫漫,其修远兮
回忆当时的越野之路,云淡风轻;恰如闲坐在冬日暖阳的室内,透过落地玻璃窗,看路人行色匆匆,感受不到寒风凛冽一样。
每一级台阶,都是拼力而进,山脚望见的山顶,都不是真正的山顶,等你到达目力所及处,原来刚到山腰;再埋头苦干,几尽力竭,抬头一看,比刚才确实高出一段,但是离山顶还有好一段距离!没有最高的山,只有更高!
这一座山顶,真的到了,腿是极其的酸,勉强站得住;看一下来时的路,自己都吓一跳,哇,这么高,怎么爬上来的?!来不及歇息,必须全力以赴,因为紧接着就是一段最长的下坡:爬多高,就得下多深!多么痛的领悟!
下坡不似上坡,可以慢点来,必须是一口气跑下去,因为跑下去节约时间,同时也借助惯性,省力些;但是对踝关节,膝关节腿部肌肉的要求较高(关键时刻,看平时的训练量)下坡是树林的土路,比较滑,必须眼疾手快,借助惯性的力量,首先脚要踩好地形(Z字形/8字形),其次手要能够抓树,作适当的缓冲;就这样一路飞奔下山,风驰电掣,“飞一般的感觉”。刚到山脚,紧接着又是上坡!赶紧喝口水,紧一紧包带,慢-慢-来!
夜暮时分
长距离的越野(比如100K)一定是要披星戴月的;太阳下去了,黑夜慢慢的涌上山头的时候,就要打开头灯,速度肯定是要降一些了,不能跑那么快了(体力也在下降),有的地方还只能深一脚浅一脚;
有一些路段是一个人走的,周围是昏暗而模糊,借着天幕反射的一点城市灯火,有一些轮廓可辨;头灯可以照见前方不大范围的一块地方,在山脚的路边,向山上瞄一眼,山体黑黝黝的,像个庞然大物横在面前;依着路标,找到进山的路,慢慢的攀爬,感觉很像进入了“它”的嘴巴,又在其身体里穿行,脚步不由得放轻些,免得惊醒了它… … 忽然,前方隐约传来了说话声,凝神细听一下,似是有人说话,抬起头,搜寻了一下,看见了几束灯光晃动,前方有跑友!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不少,浑身感觉一下子又有了力量,一鼓作气爬到山顶,虽然没有追上前面的跑友,山顶偶有星光闪烁,忽明忽暗。最大的收获是:下到山脚就到了最后一个补给点!
头灯的照射下,各种小虫飞舞,夹杂着空气中的飞沫,不停的飞来飞去,让我总是担忧:吸进了这么多的飞沫,会不会有问题?深夜的山林,没了白天的喧嚣,一个人静静的跑在赛道上,脚踩在落叶上的沙沙声,打破了些宁静;偶有不知名的小虫子的叫声,仿佛从山的背面传来;山间的溪流淙淙,连续不断,轻柔的像小夜曲… …
“天还会亮吗?”脑子里蹦出了这个念头的时候,我蓦的停下来,站在原地呆了好一会儿,抬头看了一会儿天,树梢的空隙中透了一点点昏黄色;亘古的荒原,地球上是否只剩下了我一个人?又环顾了一下周围,伸手模了一下身边的石头,冰冷的感觉,浑身激灵了一下,好像醒过来了,晃了几下下脑袋,终于记起了早晨的出发,一路奔跑过的山路,还有一起跑的队友,和补给站的志愿者… …,终于,又回到现实中来了。
苏堤春晓
杭百的最后8KM,是要跑过西湖的苏堤。从CP9出发,沿着公路,跑跑走走,脚几乎迈不动了,只剩下心里的期许:苏堤应该是很美的,要用双脚丈量过去!在公路转入苏堤的入口,看见了几位志愿者,很年轻的志愿者,热情的指路,心里十分感激他们的辛苦付出(一夜没有睡,站在这里为选手服务),对他们道谢后,踏上苏公堤。
尽管天还未放亮,两边的树木还看不大清楚,晨练的人三三两两相聚而来,有的跑步,有的练太极,迎面过来一支跑步小分队,他们对着我热情的喊“加油”,那时候,髋骨周围的肌肉接近僵硬,只有在下桥的时候,小跑一下,到平路的时候又走起来;路两旁的垂柳,随风摆动,仿佛在点头;风在湖面上激起了层层波浪,拍打着岸边,哗哗的响,还有几个人在西湖里游泳的(应该很冷的吧),我瞥了一眼,看见了几只脑袋露出水面,相互还在喊着什么;在我右边有一片灯火通明的建筑物,色彩斑斓,圆弧形的广场伸进了湖面,灯火通明的广场一点一点的向后退,我在一步一步的向前挪;两岸确有一些花儿开了的,星星点点,有红的,黄的,天色甚暗,当时也没有细看,现在想起来,有些懊悔没有停下来欣赏一下。
终点,即是起点
冲过终点线的时刻,很平静,就像平时回家踏进家门的样子;赛前和在赛道上想象的,跑过终点时刻的激动人心的场景,并没有出现;但我确在体验一种新的东西:穿过拱门的一刹那,我知道我又完成了一件事情(或者叫使命),之前在心里无数次想象、计划和纠结,现在落地了,可以“安然入睡”了;
“净土非遥,灵山不远”,一步一步的踏过山间台阶和林间小道,跨过一条条小溪,终会到达拱门之地,一旦你想要去做的时候。
坐在终点休息的时候,脑海里最多的是那些“慢”的画面,而不是那些“快”的画面;是“独自一人与孤独对话”的画面,而不是热闹沸腾的场景;身体经受了激烈的运动之后,留下的是酸疼,慢慢的在拉伸和整理衣服和背包的时候,想起了天空中的雄鹰,蓝天上自由自在的翱翔,仿佛看到了它正站在山巅的一块巨石上,忍痛敲打自己的喙,一根一根的在拔自己的羽毛… … 整理好背包,我站起来走了几步,心里在想着“我”拔下了自己的一根羽毛否?哎——羞愧之情又涌上心头。
参与是最好的学习。要了解一件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参与、亲身实践它;体验过了自然会有体会和心得,也有了“经验”,不断的实践就能提升自己在这个领域的认知,而假以时间的修正,一定会越来越精通。
当抵达终点的时候,这段旅程才刚刚开始!
2016/3/20
茂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