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致延光书》第六封节选

《致延光书》第六封节选

作者: 新垣平 | 来源:发表于2018-05-10 19:26 被阅读0次

    唐君毅《致延光书》第六封节选

    廷光妹:

    读你四月廿号的来信,我很感谢你字里行间一种纯友情的表现.我想一年以来我们的事多少总扰乱你的心,妨碍到你的功课吧。这是我使你受的损失。一个人在读书期间为这种事而烦扰实在是一种不幸。在我的一方面我虽然也感受一些烦恼,但是都是我自作自受。而且从此事而反省到许多人生问题.我有许多精神上的收获,我觉得并不算什么。我现在愿意同你谈一些关于人生的道理,这些道理如果你已知道,至少可以使你更认识。如尚不知道,我想便算是我对于你的一些贡献。我想对于你将来有好处.而且可以补偿你所受的损失,这也算我对你的友情上的报答。因为我同你通信二年竟从未谈及此,因为我们是太限制在我们私人事物的谈话上去了。

    人究竟是什么东西?西方有一句谚语,是最使人发生兴趣的是人。我们都是人,然而人是什么?实是一切谜中之谜。这问题我想过十多年,但是我觉得如把许多玄妙的讨论撇开简单说,人可谓永远在两重世界之间。人一方系于超越的精神界,一方系于现实的物质界。从内部看每人都自知他是一精神的实体,从外部看则我们只看人的身体的物质,连我自己用五官来看我自己也是物质。然而我们试反省我们内部经验即都是一精神的实体之表现。从外部看人实与一切动物以至植物矿物都不过是一些原子与分子之组合,然而从内部看则有各种情调志愿思想与无穷无尽之精神意义与精神价值。从外部看只有已成的过去与刚才的现在,从内部看则有憧憬的无穷的未来。从外部看一切都是可以科学的定律来解释我们一切行为的因果关系,从内部看则我们明明自觉有自由。从外部看人不过七尺之躯占极小之空间与极短之时间,从内部看则每人心中都可想象一无穷的空间与时间,每人都能认识一整个的宇宙,一人之心即启示一天地。从外部看人永远是有限,从内部看则人要求无限。科学通常总是从外部看人,而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则要人从内部看人。从外部看人到极点人不过十四种原质之化合,一分离便完,无所谓意义与价值,便亦无所谓道德修养之必要,也看不见任何人之人格,然而从内部看则人要求真善美之价值,要求人生之意义,便要修养他的道德,完成他的人格。从外部看人各种人同样的吃饭睡觉,从内部才看得出各种人有各种不同高下差别之人生理想,无尽悬殊之各种人格。从外部看人只见人的本能欲望,从内部乃见人之性灵。所以从外部看人见入都不过如此,都很平凡,而从内部看人则以其性灵之深度之不同,而觉特殊人物内心之深远不可测。从外部看人见人都只有本能欲望,人与人间只有利害上互相关系,从内部看人,性灵与性灵相遇,精神与精神相感,而后有超利害的敬意与同情。

    然而人最初是不容易从内部看别人,也不容易从内部看他自己。人最初见人只见人的外部,那只是一堆颜色几根线条。人因为有身体,在一方面是一物质的存在,每一人之身体与他人之身体是两种物质之存在,物质不同所占之时空不同,于是人与我之间就有一原始的对峙关系。由这种原始的对峙关系,所以人与人之间总有距离与隔阂之存在。每人最初只经验他自己个人内部的世界。他人的内部的世界最初总是为他封闭的,所以只见他人之外部。然而人真正所求的是什么?人真正所求的都是他内部世界的扩大而通到他人内部的世界。所以入所求的便是打破那原始的对峙关系的隔阂,而与他人之精神性灵相通。所以人愿了解人愿被人了解。人与人间有同情有爱,有人格之佩服有人格之欣赏,有道义之相勉,这些都是人与人内部世界相通的象征.人与人间内部之相通,使社会成为可能,使人感其生命意义之增加、生命内容之丰富、生命价值之提高、生命理想之扩大,使各个别的精神实体联系起来成一大精神实体。使各个别人格联系起来成大的人格。于是各个别人格都自觉分享此大精神大人格之一部。同时觉此大精神大人格反映于其个人的精裨人格之中。于是人可以为此大精神大人格之完成而牺牲他自己、贡献他自己的一切能力。然而因此大精神大人格即反映于他的个别人格精神之内,所以最高的牺牲者并不觉是牺牲。牺牲自己即是实现自己。人与人间有大精神大人格之存,宗教家对之取信仰的态度、哲学家对之取了解的态度、文学家对之取直觉之态度,但是只有由信仰了解直觉他之存在而付之于道德行为的实践,逐渐扩大其自我的人,才能真接触他。至于日常的人则只把他当作一名辞来应用。然而实际上则他之真实与我们自我之真实是一样的真实,而且是更大的真实。至于唯物论之只认物质为真实,则根本上由于他们之从不曾从内部去看人,所以他们不能了解。

    假如一个人了解精神与人格之实在,而且真把他们视作如山河大地之实在,他将视一切物质都不过一精神之象征符号,都是一精神舆精神相通的媒介。我要表示我对人的爱用礼物,礼物是象征符号。我要作文使人了解我之思想情感,文字写在纸上是象征的符号。这样我们的整个的身体不外用以表我的情表我的意念,亦是一象征符号。整个的物质界都是精神用以表示他自己之工具。我们的身体内部所包裹的全是精神,他人的身体亦然。身体是精神的外衣,精神须要物质,只因为他要赖物质来表现他自己,使他人由见他之身体而认识他之精神。于是物质复成精神与精神相通之工具,而物质亦含精神的意义。所以一个真了解精神物质之内外关系的人,必一方藉物质及身性来表现其精神,同时于他人之物质及身体之表现,去透视他人之精神,而使他的精神与别人之精神相通。

    人生最后的目的是什么?是实现那全人类的大精神大人格,即宇宙的大精神大人格。一个真能以实现全人类的大精神大人格为终身事业而不丝毫以为苦的人,是谓安而行之的圣人。圣人以全人类之心为心,他即是上帝的化身。他一人之心通至一切人之心,是为至大之大心。然而成圣只是我们普通人至高之理想,我们只能向他逼近而不能期其必成。我们不必说得那样高远。我们普通人只当努力于使我们的心更大,但是我们的心将何由而大?一方面说是将我们之人生理想扩大,爱之范围扩大,另一方面说即是破除自己原来之小。什么是小?自限就是小。什么是自限?把自己的心隐藏在内而不发抒出来与人相通,便是人最容易有的一种自限。所以人与人相处要坦白真诚恳切。因为坦白便是不把自己之心隐藏而表现之。真诚则不仅是表现而是表现得有力。恳切则不仅是有力而且望人接受,推心置人之腹中。所以坦白真诚恳切即是放大自己的心,因自己的心到他人之心,则人我之心相通,我之心便放大了。其次不替人设想也是自小自限,替人设想之谓忠恕,不能容人之谓自小自限,能容人之谓宽厚。其次不相信人也是自小自限,因为不相信人也是不愿以由他人之表现而接触他人之心,这即是自小自限。所以我想我们所惟一当努力梗是使我们心大,不要自限自小其心。大心之道在使自己之心与他人之心相通,相通即是以自己之精神与他人之精神接触。扩大自己之精神与人格而更逼近于圣,更与宇宙之大精神大人格合一。

    此外我们使我们心大的方法,即使我们之智慧增大,智能不是知识,知识是要知一定之理,智慧则原于自己生活之自觉,自觉是自己反省自己,自己反观自己,即跳出自己看自己。跳出自己看自己,即超越了原来之自己,而使自己之心更大。我们通常人之自觉程度很浅,愈高的人则愈能有深的自觉。愈有深的自觉则愈能超越自己而看自己,其考虑自己之事如考虑别人之事,这样即其心愈能清明,愈能清明的心即愈广大的心。从如此训练而来之愈广大的心,亦郎能与人精神人格相通之广大的心,所以反观与反省是非常重要的事。

    假如你了解了以上全部之意,你便知人生的目的是什么。那是开关我们内在的精神的自我或人格与他人之内在的精神的自我或人格相通,以与那宇宙之大精神大人格接触。这句话似很简单,但是详细说来便有无穷无尽之意义可说.如果实践起来有无穷无尽的阶段,这裹面有无穷无尽的价值可发现,与崇高的幸福可享受。如果一个人真抱此人生目的去决定他的人生行程,他自然也会随时遇见很多的苦痛,而随时发现他自己的罪过。但是人必需要感受苦痛,也免不掉罪过的,因为人是隶属于内外上下二世界。所以人根本存在二世界的矛盾之中。有矛盾便有冲突、有冲突便有苦痛。但是入如真努力向上,一切矛盾无不可和谐,苦痛无不可消除。而且一切苦痛本身有时即使人快乐,人有时愿意有苦痛自己创造苦痛,为的使他自己精神经过矛盾而更能得更大的和谐与快乐。罪过也是不能免的,因为人本要求上升于那内部的向上的世界,人偶然下堕便成罪过.然而只要真努力向上,一转念则复归于上,而罪恶无不可消除,此之谓我欲仁斯仁至矣。所以苦痛罪过也不是可怕的东西,最重要只是向上之努力。

    最后我要应用以上的道理来客观的谈谈,所谓男女之爱与此种人生目的之关系。我老实同你说世间上万万千千的男女关系,只有极少的真正男女之爱。而且在此极少的例子中的人,他们自己也极少能真正了解男女之爱的意义在什么地方。我们以往的关系也本说不上此。但是我实在较许许多多的人能了解所谓男女之爱之意义。我有一种真正的男女之爱之理想,我不曾实现他。但是千千万万的人却并不真知这是什么一回事。我现在把我所了解的告诉你,或者可以帮助你对于人生之一些认识。不过你一定要忘掉这些话出于我,而体会其本身所含的真理。我首先再同你说.人生的目的所在,只在他内在的精神自我之扩大,而实现那宇宙的大精神。男女之爱只是去扩大内在的精神自我之一条路。你从前说婚姻是人最大的问题,这话有语病,这只是一个问题,人生最大的问题,只是如何使我们内在的精神自我扩大。由此大问题生各种人生问题.婚姻乃其一。但是婚姻虽只是其一,男女之爱只是去扩大内在精神自我之一条路,但是这条路却是一条占特殊地位的路。

    人如何扩大他的自我,首先是及于他家庭中父母兄弟,这是最自然的天伦之爱。第一步扩充出去便是男女与朋友,朋友推出去则可至民吾胞物吾与也。朋友以后我们不去说他。朋友之爱偏于精神的,天伦之爱本于原始的生理上之一原,而男女之爱则在此二者之交,男女的关系在你们所学的生物学心理学上说,总说是原于一种生理上的性本能,这我不否认.但是这只是从外部看。从内部看则全是精神的。我现在同你说天伦之爱是由生理之一原而来,即是由生理关系化出精神关系.而男女关系则是要化生理关系为精神关系,而以此生理关系为精神关系之象征。然而人与人的关系只有男女关系才有此生理关系之象征。我们说人所求的只是其内在精神自我之扩大,扩大其自我即是要与他人精神相通,相通即是求合一,合一即是自我之扩大。然而一切人与人精神相通,只有男女关系中才有一实际的象征,因为有身体上之要求合一。此外的一切人与人精神相通均无如此之象征.然而精神相通必须要求有一象征。精神相通是内部的.象征是外部的,内部又要与外部合一,而只有男女关系才有此外部之合一的象征。所以男女间有三重合一的关系,这就是男女之爱在一切人类爱中之特殊地位。

    但是我们必需认清男女之身体上之要求合一,只是一象征,只能视作一象征。然而一般人却最容易执象征为实在而陷于肉欲,不知此象征只是一象征而已。这是不重要。重要的仍只在彼此精神之相通。所以一个真正了解男女之爱之人,他所求只是彼此精神之相通,此象征但任其自然的到来。

    但是我们又要知道男女间所求之精神之相通是非常苛刻的,因为他们要求身体上之合一,所以他们先要求精神上之全相通。然而一个人的精神之全部则包括其一切性情、脾气、思想、意志各部,这莫有二人是一样的.不一样的要求一样,于是许多问题便出来。这在男女只是朋友关系时,此要求并不显出,因为朋友无论如何只是一方面的精神之接触。然而男女一到朋友以上的关系时,则此要求便强烈逐渐表现。而在结婚以后更表现得强烈。所以世间的男女关系,由朋友到结婚的过程中无不有冲突,而结婚以后恒为小事而有极大之冲突。这为什么?这因为他们愈要合一,则对于任何小处之不合均感到极大之不满足。所以男女关系一方是最要求合一的关系,同时即是最易分离的关系。于是人选择配偶最要性情相投,然而无论如何相投,在朋友时期在婚前认为相投者,在超朋友时在婚后亦恒发觉有不相投。何以故?因为无论如何相投都不是绝对的,而在定情后或婚后则其相投之处大家相忘,于是不相投之处很尖锐的显出来了。这样说来男女关系岂不终于是悲剧吗?

    这又不然,因为男女之爱之目的本来在扩大其自我,如果二人全是一样则无自我之扩大。所以有自我之扩大正因彼此有不同。由不同而有冲突,但亦由冲突而有和谐。如两股水要合流便必然先有冲突,如果两股水不能忍耐他们的冲突便不能合流,而水亦无扩大之可言。所以在真正的男女关系并不怕冲突,怕冲突的人是不能有真正的爱情的。然而冲突如何可以和谐,这便由冲突而有容让。如何而有容让,这便又必须一方需要求合一,一方要彼此视为独立的人格而尊重对方的意志。所以男女间不能只有爱而要有敬。必须有敬,再有容让,有容让而冲突便都成可自然划除之物而不复妨碍合一了。

    但是只是加上敬还不够,因敬只是互相尊重彼此之独立人格。如彼此真是独立人格便不能合一。要如何去求合一,则赖乎了解,了解即是互相认识。互相认识即是互相以心之光照耀对方之心,于是在自己心中看出对方之心。但是了解有二种,一种是理智的了解,一种是同情的了解,理智的了解是知对方为如何人,同情的了解则是体贴。

    但是只有了解亦尚不够,最重要的是相信彼此之间尚有一理想的合一之人格在上。这点却是非常玄妙的。但是我们只要真相信了宇宙间有大精神大人格,人与人精神相通人格相感即是去实现那大精神大人格。则我们必须相信男女间有一共同之精神人格在上,亦即全人类的大精神大人格之一部。我们可以说男女之爱的目的亦即在实现那共同之精神共同之人格。然而以各种男女之爱深浅之不同,则所实现于那共同精神共同人格者亦有深浅之不同。这裹面真有无穷的等差,这裹面有各种不同的真正的精神的幸福之感,然而不经验他的人是无从知道的。

    最后我要说人的一切关系根本是一历史的关系。人根本是时间的动物,时间永远是携带过去以奔赴未来。人心的特质即在能反映过去于现在。动物大约只生活于现在,而人则能重新生活过去于现在.所以只有人是念旧的动物,怀念历史文化的动物。人的精神根本是积垒的,愈到后来便意味愈浓愈厚,人与人间之情感是如此,男女之情感亦是如此。所以人类的两性关系希望永久,因为永久则使过去之情感能不断的积垒。由此永久之要求而后有所谓男女间坚贞之道德。通常人把这种道德只视作互相约束,真大错特错。其实这种道德只是人性自然的表现,其价值纯在使人在现在享受过去的情感联系工作所发生的效果。

    但是人如果从外部看则人根本是变化无常的,因人从外部看只是一物质的存在,根本是无常的。所以从外部看人则人无所谓永久,而男女间一切坚贞之道德都是靠不住,怎知道将来对方不变,这是永无法保证的问题。然而从内部看则人都要求永久,要求常人都有坚贞之道德。但是我们可真能直接看见别人的心又不能.所以最后只有推己及人,因自己有而相信人有。这就是信念。离开我自己的信念,便一切都是无常的了。

    然而此无常的事也会出现.所以最后所能作的事只能尽他自己现在的心。这即是说人只有不问收获但问耕耘。他对于自己所遇的或他人的男女关系之无常,只有一种感叹悲悯。然而这一种感叹悲悯根本是超个人的情调。在这种情调中,我们一方虽觉我们理想之不能实现,然而唯其不能实现,于是这理想的存在更明显的呈露于我们之心,犹如以身殉道的人在其身死时其所要殉之道更明显的呈露。而此理想之呈露使人认识此理想之实在。这理想之实在的体味,便可与他莫大的安慰。

    以上所述的大都是我一向的婚姻观爱情观。有小部是放近来才了解的。我认为一个人如果与他人发生男女关系便当有如此等等之认识而自觉的去实践他。他的爱情便是崇高的爱情。我觉得你有精神深度,但未开发陶冶到更深。亦不知你见了此信后能自觉的了解此理想而愿向任何人实践之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延光书》第六封节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ut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