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成都之行 Day1(7月11日)

成都之行 Day1(7月11日)

作者: 昔日从来 | 来源:发表于2023-07-27 15:20 被阅读0次

   

成都,我已去过两次:一次是和希旅游,取道成都前往乐山、峨眉山、九寨沟、黄龙,跟团与自由行相结合,该去的地方都去了,但都印象不太深刻;第二次应川师大附属中学王开宇校长的邀请到该校上课、做讲座。记得我上的课文是苏轼的《满庭芳归去来兮》,“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苏轼在词中表达了无法回到故乡眉山的感伤。当我到苏轼的故乡讲苏轼的词,我不知道台上台下的400多名孩子是否能体会到苏轼的心境,但我在苏轼的故乡讲苏轼,刹那时真有“泪奔”的冲动,似乎我代替苏轼完成了这一愿望。

      我读过阿来的《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一个城市是有记忆的。凡记忆必有载体作依凭。然而,当一个城市的建筑不可能再来负载这个城市的记忆时,那么,还有什么始终与一代代人相伴,却又比人的生存更为长久?那就是植物,是树。成都的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顽强地生长在我的记忆中,等到我去触摸、拈玩。

      我对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种天然的亲近感,是去多少次也不厌倦的精神家园。所以当娟和玲约我一起去成都,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一如和她们一起回家。这次的闺蜜团,四人组成,娟,玲,还有从嘉兴赶来的潘。

      去一个城市,我都会看一些纪录片简单地科普一下,这样每到一个地方,就有老友相逢的惊喜,如张爱玲所说“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见你,你也在这里吗”?依据纪录片,简单地介绍一下成都。

   

四川古称“蜀”,指其蚕桑业发达,“蜀”字甲骨文呈“虫、蛇之形”,在《说文解字》中义为“葵中蚕也”。这里自然条件优渥,在战国之前就诞生了独立于中原的古蜀文明,古蜀王国在平原上发展,宝墩遗址、金沙遗址都是其璀璨存在的佐证。直到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本土文明与中原文化开始交融碰撞,迸发出巨大的生机。

      “成都”来历,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最后的都邑。

      成都市拥有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望江楼、青羊宫、文殊院、明蜀王陵、昭觉寺等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成都也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拥有大熊猫基地,顶流女明星花花就栖居在此。

      驶出天府机场,在民宿中稍作休息,开始旅游第一站——金沙遗址博物馆。

     

      这次旅游的攻略由玲和娟完成,她们都很遗憾三星堆闭馆,但人生有很多的遗憾不圆满,遗憾往往成为再次前往的最好理由。

      今年旅游最火的是讲解员,进入博物馆,一群人围过来,要导游吗?现在博物馆请人工讲解员,都是佩戴与讲解员的耳麦相配套的耳机,一来避免博物馆讲解员的互相干扰,二来避免“蹭”讲解。其实这些人都是将你卖给刚开始讲的导游。娟儿不愧是沟通高手,一下子就组成了一个20人的团队。

        金沙遗址是中国先秦时期重要的遗址之一,它与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棺墓葬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不同阶段。

      金沙遗址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古蜀国在成都平原兴起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落,对于研究商周时期都邑遗址的布局结构和功能分区具有重要意义。

      在各个场馆之间流连,走在青草地,导游说:你们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未开挖的金沙遗址,用土将遗址覆盖的土层太高,种上草皮,到条件成熟的时候进行挖掘。我们的脚步小心翼翼了许多,说话声也小了许多,唯恐惊醒了长眠于地下的先祖。

      看着这些文物,惊叹于古蜀国的富庶,感叹于先祖殉葬的奢华。这里介绍几件著名文物。

     

1.太阳神鸟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外径12.53厘米,内径5.29厘米,厚0.02厘米,金质,整体为圆形,厚度均匀。图案分为内外两层,均采用镂空的方式表现。内层图案中心为一没有边栏的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顺时针旋转的齿状芒,芒呈细长獠牙状,外端尖,图案像太阳。外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它们等距分布于内层太阳的周围,引颈伸腿,展翅飞翔,爪有三趾。首足前后相接,向着同一方向飞行。飞行的方向与内层太阳芒纹的方向相反。

   

  2.金面具

      长20.5厘米,宽10.4厘米,高10.7厘米,厚0.08厘米,金质,整体呈立体脸谱,系在模具上捶揲成形,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则采用剪切而成。表现范围上限于额部,下方及下颌。面相近方,平额,眉毛略微凸起,中央宽而两端收束,好似新月。眼眶较大,双眼镂空约呈菱形,上眼帘呈弧形,下眼帘深凹。鼻梁高直,鼻翼与颧骨线相连。嘴巴镂空呈微张之态,略呈笑意。耳朵外展,上宽下窄,上半部分凹入,耳垂穿孔。嘴巴微张,呈狭长方形,下颌平直。整个脸部丰满,表情威严,具有一定写实风格。

 

  3.商周铜立人

      长6.2厘米,宽5.76厘米,高厘米19.2厘米,青铜质,立人头戴有13道弧形齿饰的太阳帽,脑后垂下的为精心打理过的发辫,脸部瘦削,短颈,眉弓突起,颧骨高凸,杏眼圆睁,大鼻,方下颌,大耳朵,耳垂下有穿孔。双手作握状,置于胸前,指尖相扣,双拳中空,高高站立于插座上,具三维空间感。

   

我是个特别喜欢流连于博物馆的人,这是穿越时空的对话。那些穿越了千年万年的人类手工制品,凝结着万物灵长的骄傲与谦卑,终于因缘际会来到我们的面前,被我们细细观看,被我们静静感知。

        走进博物馆,如同沉浮于一条凝聚着词与物、光与影的历史之河,有时会感到一阵恍惚,在刹那的穿越中,我是一个穿越远行的过客。不管时光如何汩汩滔滔,一个人的声音和足迹,器物和服饰,手作和文字,如果能被另一个人深深的怀念和铭记,这就是永恒。

       

晚上的宽窄巷子之行,相对无趣许多,人流的拥堵,商品的同质化,让我们失去了游玩的乐趣,收住匆匆的脚步,结束一天的行程。

相关文章

  • 成都之行Day1

    八月二日,四点半起床,五点到达地铁站,上海站赶上了六点二十的火车,脑袋虽然很蒙,但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 天...

  • 体验成都慢生活之旅

    一座不熟悉但也不算陌生的城市,虽然这是第四次成都了,但对这次成都之行还是蛮期待的。 day1:吃 早上7:50的飞...

  • 成都之行

    开心小女孩

  • 成都之行

    清明时节 踏上成都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 这句话真不是盖的。 因为机票价格的原因 我选在了 时间宽...

  • 成都之行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

  • 成都之行

    2018年8月10日,今天,晴朗的天空,我们去成都旅游,抛开了家务锁事,带上手机,登上了飞快的动车。在宽敞明亮的动...

  • 成都之行

    上周五从西安出发,坐上高铁,三个多小时便到了成都,由此开始了早已计划已久的周末成都之旅。这次周末游,景点密集,时间...

  • 成都之行

    坐在离开成都的火车上,还没彻底驶离成都的地界,我就已经开始期盼下次的成都之行,甚至开始掰手指算如果在成都定居,现在...

  • 成都之行

    7月7日,成都之行正式启动。5:30闹铃响,人跃起,不带任何混沌。20分钟的洗漱,拖起行李箱,步履轻盈,直奔滴滴快...

  • 成都之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都之行 Day1(7月11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wl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