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读了52本书,其中不乏非常精采的,但是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花了这么多的时间自认为很努力,但至今依然过着挣扎的生活,整日里为了生计发愁,又是为什么?
也许所谓的努力,只是自己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吧。不愿意去想赚钱,认为赚钱俗气。不愿意经营人脉关系、不参加社交活动,自诩追求内心的宁静,拒绝世间的浮躁,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是的,就是这两个字“逃避”。我读书,并不是源于热爱,而是源于逃避。真实的世界令我感到恐惧、迷茫,只能通过读书来逃避,来营造自己的世外桃源。
我只所以读不好书,是因为读的太多而写得太少。简而言之就是缺乏辩证的思维,对书中的观点全盘接受,只是吸收而不思考,不提问,不反驳。
非是我找理由,这实在和小时候的应试教育脱离不了关系。小时候,因为要应试,所以什么问题都有一个标准答案,中心思想是唯一的,文章概括是唯一的,包括读后感都是有模式的,任何跳脱的回答都会被视为不正确。在这个背景下,更不要说去质疑作者的观点了,一个学生居然敢去质疑名家的观点,那活脱脱就是大不敬。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习惯了接受、吸收和考试,唯独没学会主动思考。直到现在,我在网上看一些年轻人写得书评,与我们那时相比,他们的思想明显的不同,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了,但好像又矫枉过正,又陷入了凡是权威都要质疑、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质疑的另一个极端。不过终究是进步了。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做一个人云亦云、毫无主见的书呆子。也不希望他成为整日在网上抨击、挖苦别人的愤青。我希望他们拥有自己的思想,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懂得明辨是非,能够客观、克制而又精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从小就训练他们对故事和绘本表达自己的想法,读完一本书,要总结讲了什么,喜欢什么,为什么?不喜欢什么,为什么?培养出个人的理解能力和质疑、思辨能力,这些行为一旦养成习惯就很难改变,孩子的习惯还是自己来引导比较放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