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受邀去给其他部门的人员培训讲解A3,反馈比上次好
复盘了下,有几点不同:
1. 结合了具体的案例来讲,有对比,更加清晰
2. 从后往前讲,直奔主题,从A3的最佳案例讲起,分析好的标准是什么,特别是针对研发部门,这群受众相对来说智商更高,点到为止即可
3. 总结提炼了下评判A3好坏的标准,可读性,可靠性和可行性,从三个维度来衡量A3的效果,特别是对策部分,是否从逻辑上是可靠且可行的,要有明确的判断依据
4. 受众参与度比较好,大家提问多,也就是更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展开讲解
5. 同理心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A3的使用,如果是为了报告而报告,只会增加负担进而会抵触,而从工具的角度,比较容易切入且接受
6. 问题分析进行了重点阐述,这也是大家的薄弱点,激发大家的共鸣,实际工作中因为背景信息调查不清楚导致的分析无从下手的案例比比皆是
7. 对人机料法环的局限性进行了展开,提醒工程研发人员关注影响因子的相关性
8. 进一步展开说明了推广A3的背后意义,通过工具的运用促进精益文化或者精益语言的普及,让大家都使用共同的语言来讨论问题,通过对5W2H的提问双向引导思维逻辑和行为方式的改变
相对来说,确实比第一次开讲更有自信且游刃有余了,更多的案例的解读的同时也是提升自身对A3理解的加深,当然,也需要组织更多的练习和讨论,知行合一方为根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