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因为大脑里没有CPU这么个信息综合处理的器官。于是乎,我们各个感觉器官从外界接受的神经信号,就一路直奔大脑皮层而去了。
这个受外界刺激而生成的信号,不管中途如何传接,承载信号的递质如何变换,应该就是与大脑皮层接受信号,并存储记忆的地方直接相关联了。
这里要讲述的意思是:各个不同的感觉器官在接受外界刺激后,生成的神经递质信号,在传递到接受信息并形成记忆的大脑皮层前,相互是不再交换整合了。
例如,我们看到红色,看到圆形,闻到香味,握在手中是冷的,还有硬硬的触觉。分别独自传到大脑皮层与原有记忆中的红、圆、香、冷、硬的部分产生交集反应。然后,我们的大脑皮层才给出:噢!一个苹果!
因为中间没有了能分析并给出判断的CPU,所以这个红、圆、香、冷、硬的感觉信号,就得自个儿去寻找到大脑皮层储存红、圆、香、冷、硬的记忆细胞了。
我们得分析一下这是怎么去寻找的,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感觉器官与大脑皮层如何连接的模型。
我们选把模型简化:假设我们眼中有10个可以感觉颜色的感觉器,而每个感觉器只能分辨并感觉到7种不同的颜色。
第一,是不是一个感觉器对映一个记忆细胞,也就是一对一的连接。显然不是。你看我们都看过测色盲的色块图,由于我们的眼睛是处于不停晃动状态的,所以这10个颜色感觉器接受的颜色信号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因为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大脑皮层对映的10个记忆细胞也将会不停变换颜色。这与我们能稳定看清图片的事实不符。
第二,也可能是一对多,一个感觉器7种不同的颜色信号对映7个记忆细胞。10个感觉器对映70个记忆细胞。这个一对多的对映模式,在上面这个简化模式下,也许是可行的。而事实中人类能感觉区分的外界刺激的个数再剩以人类拥有的感觉器个数,其数字是及其膨大的的。也就是说每一个神经感觉器所感觉到的任一种不同信息,都有唯一的记忆细胞与之精确对映。这样的话,一是怕大脑皮层不够用,二是就不可能有错觉产生了。
第三是多对一,多个感觉器对映一个大脑皮层记忆细胞。这个就更不可能了,不解释了。
最后剩下的唯有多对多了。假设大脑皮层有7个记忆7种不同颜色的细胞,那就是10感觉器对映7个记忆细胞。不管怎么晃眼,只要10个感觉器中有一个接受到绿色,大脑中就总有绿色的感觉了。
当然,事实比模型复杂得多,就是颜色,不同人能辨别出的数量都不同,而且还有错觉的存在。
1号感觉器接受到绿色信号,是如何才能精准找到绿色的记忆,当外界由绿变成黄色,信号传递能及时切换到黄色记忆吗?这错觉又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还得往下更细化深入地构建模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