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争的哲学,无奈的隐忍 - 软雕塑之贾迎春与李纨

不争的哲学,无奈的隐忍 - 软雕塑之贾迎春与李纨

作者: 卓华艺境 | 来源:发表于2021-10-11 17:24 被阅读0次

    奋进,争取,拼搏,努力,甚至嬉笑怒骂等等一切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行为都是具有生命力的表现。毕竟人活着总得精彩一回才算不枉此生,所以我们总是能记住如凤姐,探春,黛玉,湘云,晴雯,鸳鸯等一众个性鲜明,敢爱敢恨的女子。而那些没有条件张扬个性的人,往往被视为了无生趣的「活死人」,就如迎春和李纨,永远是红楼人物里存在感最低的角色。一个是被称作「二木头」的贾府二小姐,一个是如「槁木死灰」般的少年寡妇。在她们的人生中没有任何有关「争取」的行为,就如一汪死水,即使被激起一番波澜,也会很快恢复原本的平静。大多数时候她们都甘愿成为众人的陪衬,大观园的背景,她们似乎从不渴望成为众人的焦点。顺从,配合,妥协,逃避…… 都只为一个目的——独善其身。然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管她们争与不争,都是殊途同归罢了。只是拥有如此人生却也并不完全是性格使然,更令人感到悲哀和无奈的是,她们既没有选择的权利也没有展示生命力的机会。

    贾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同是庶出的小姐,迎春与探春的处境可谓天壤之别,虽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比起探春,在迎春的人生里似乎没有任何主动争取的理由。对上,母亲早逝,父亲与唯一的哥哥贾琏也对她不管不问;对下,迎春又无弟妹需要照拂。从出生起她就是一座「孤岛」,无父母之爱,无姊妹之情。一个从未体验过爱的人又哪有力气去关爱别人,她能做的就是让自己远离是非,安安静静地度过此生,反正争与不争也都由不得自己,只要她顺从认命便可相安无事。在她的世界里似乎只有那本《太上感应篇》,「无为」就是她的信仰,更何况在她的生活中多少男人都当缩头乌龟,她又为何不能?在迎春眼里,既然女人没有主动选择的权利,又何苦争取?何苦优秀?既然讲因果,那还不如干脆做一朵随遇而安的浮萍,彻底躺平。

    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为冰为水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而李纨的形象则要复杂许多,除了跟迎春一样表现出「不争」的态度,比迎春幸运的是,李纨出嫁前曾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所接受的教育和训练也都是为了成为大家族的女主人而准备的,婚后她也曾感受过幸福的滋味,只是这一切皆因丈夫的早逝而烟消云散。少年守寡本不是她的错,但她却要因此付出孤寂一生的代价。不仅如此,没有男人她便再没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最令人唏嘘的是,不管她如何配合着这个时代,顺从并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好运,隐忍与退让也没有使她赢得更多的尊敬与喜爱。与迎春不同的是,李纨的心底是有渴望的。如果说迎春迷茫的是「为何而争」,那么李紈的痛苦便在于「如何能争」。她本来是可以成为王熙凤的,甚至比王熙凤更胜一筹也说不定,却因为丈夫的去世,自己的人生便被彻底改写了。

    论才华,迎春和李纨的确不是大观园里最耀眼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真的平庸且无用,只是以她们的处境来说,证明自己没有丝毫的意义。都说迎春懦弱无能,老实怕事,诗情文采也不如众姊妹,在众人眼里,迎春似乎是一个毫无闪光点的人,然而迎春自己却丝毫不在意,甚至对这样的评价很满意。她唯一在意的是,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打扰她彻底「躺平」的状态。于她而言,似乎保持这样一种麻木的状态是一种修行。当一个人把「麻木」当成一种行为去认真执行的时候,我便很难认同她是真的麻木,真的无能。从「累丝金凤失踪案」这件小事中就能看出迎春的刻意。这件事搁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一件极为简单,极为容易解决的事情,但迎春却宁可任由事态发展到天翻地覆,也只当听不见。这样的行为已经不是因无能而无为了,而是刻意不为,因为她认为这件事跟她的「修行」无关,似乎只要她一插手就会破功一样。迎春这种超越常人的定力和「执行力」,我只在当代最优秀最激烈的行为艺术家身上见到过。

    当然说迎春是行为艺术家有些夸张,但迎春绝非一无是处。元迎探惜四姐妹对应的是琴棋书画(如丫鬟名字),书里只提到了探春擅书,惜春擅画,且水平极佳,由此可推测出元春的琴艺和迎春的棋艺一定也不差。提到围棋,我们自然会想到那些心有丘壑,暗藏城府的谋士们,先不说围棋所蕴含的智慧与格局如何得高深与玄妙,单说那天量的计算能力就不是一般人能驾驭的,一个平庸且无能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围棋高手的。既然迎春擅棋,那么她的智商和能力肯定是不弱的,但她的这种与世无争也并非如魏晋高士一般是因为看破红尘。一个从未「活」过的人,又如何看破?她只是实在找不出任何值得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内驱力。就连她唯一擅长的围棋,在大观园里也与她本人一样,边缘又小众,极少有人要求对上一局,诗词歌赋才是主流,所以大观园註定是薛林的天下,与迎春无关。所谓懦弱无能,老实怕事,不过是迎春刻意选择的一种自我封闭的「壳」,如果说她有什么情绪,这便是她表达抗议的方式,而那本《太上感应篇》也变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出口,哪怕这本书放在一个花季少女身上显得既老气又消极,但讽刺的是,这却是迎春唯一可以说服自己活着的理由。

    而李纨的内心世界就没有迎春那么淡定了。她也是出身于官宦名家,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在最美好的年纪成为了寡妇,原本多年来受的教育是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她也的确有这个能力,只是碍于寡妇的身份,她必须有分寸地收敛自己,不能过于招摇。与其说「槁木死灰」是外界给予她的评价,不如说这是她自己刻意营造出来的形象,因为只有「槁木死灰」的人生才符合这个社会的规范,也只有如此她才是安全的。然而她心里却并非是彻底认命的。最能体现李纨内心热情的例子便是在大观园组建诗社时,她积极参与并毛遂自荐当社长,与平时判若两人,哪怕自己的诗才不及众人,她也不在意,她在意的是,作为社长,她总算有机会发挥一下自己的管理才能了,哪怕多年来的学习与准备仅仅是像过家家一般过了过癮,但这也是她人生中最难得的自由了。此外,在探春改革大观园时,她又「不经意」地提出了一番深刻的见解,颇有种四两拨千斤的意思。这些行为都反映出了她心底的不甘与热情。毕竟,除去寡妇的身份,她也是正值青春年华。

    可这又有什么用呢?在礼法森严的贾府,她不仅没有选择,也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宝玉挨打时,李纨在屋外听见王夫人唤贾珠的名字,忍不住落起泪来,可众人也只是敷衍地劝慰她何必伤心。螃蟹宴上她借着酒力打趣平儿,甚至抱着平儿不撒手,明里是表达对平儿的喜爱与欣赏,实则是艳羡王熙凤所拥有的一切,艳羡平儿腰间那把象征着权力的钥匙,可对面一桌子未出阁的姑娘又如何懂得她的渴望与痛苦。当一向端庄稳重的大嫂子突然失控,大家只会更加尴尬。没有人能够体会她丧夫子幼的尴尬处境,自然也不会理解这位人人称颂的「大善人」怎会如此小气吝啬。对于真性情的人来说,这些行为简直是虚伪又讨厌,但站在李纨的角度,她所做的一切其实并不难理解。李纨接受的是最正统的封建教育,几乎所有的「传统」女性都能在李纨身上找到些许影子,但她同时也是一个青春少妇,她有作为「人」的需要与挣扎,且从未从心底里认命。既然无夫可相,不还有教子吗?于是她将委屈,不甘,甚至是愤恨都埋藏在心底,唯有将自己全部的心力都倾注在贾兰身上,不管是在她个人认知的范围内,还是在社会宽容的范围内,这都是她唯一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了。

    然而,不管是迎春的消极抵抗,还是李纨的蛰伏隐忍,最终也没有得到比其他人更好的结局。特别是迎春,她万万没想到,她心里的那层「壳」在诗书礼仪的富贵家族中可以坚硬无比,但在一个粗鄙混账的武夫面前竟然不堪一击,这个世界的可怕远远超过了一个闺阁小姐的想象。于是迎春终于有了人生中第一次的情绪爆发,她不理解的是,难道连做一个「活死人」都不行吗?然而回答迎春的是贾府的沉默以及贾赦夫妇的漠不关心,或许贾府还指望着迎春能够熬过这一劫,没准日后孙家还能帮上没落的贾府一把。至此,迎春的世界彻底崩塌了,别说关爱了,甚至从来就没有人在意过她的死活,原来允许自己做一个「活死人」已经是她此生能享受到的最大的幸福了。孙绍祖的确是迎春生命的尽头,但事实上迎春在贾府集体沉默的那一刻就已经死了,此时她所信仰的,坚持的,甚至是抗议的,都显得那么得可笑和幼稚,既然自己活着是众人的尴尬,倒还真不如死了解脱。

    而李纨的后半生几乎是复制了她的前半生,生在一个没有选择的时代里,只能说她的运气实在不太好,不管她如何努力,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即使贾兰最终爵禄高登,她也实现了母凭子贵的愿望,可当贾兰一死,她还是没有逃过「老来贫」的结局,也许在她弥留之际能回忆起最美好的时光恰恰就是在那个曾经埋没她的青春和才华的贾府,那个虽然短暂却充满诗情画意的大观园。作者给予她的判词也十分意味深长,「为冰为水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即使是四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周围也不乏李纨这样的传统女性,相夫教子,循规蹈矩,努力迎合着每个人的喜好,力图做到别人眼中的好人,可实际上不管怎么努力,也没有人觉得真的好,因为人一旦失去了自我便再无魅力可言。只是今天的我们还可以选择,而那个时代的李纨是没有选择的,至少在道理上她没有做错任何事,她就是封建时代女性的典范。然而讽刺的是,如果说如此「规范标准」的人生都会成为他人的笑谈,那么想必无论怎么做也不会更好了。与其说李纨的人生是一个笑话,不如说这个时代对女人的要求是一个笑话。我想如果李纨活在当代,她一定不会成为「李纨」。

    长期以来迎春和李纨似乎都是比较消极的形象,但我们认为红楼十二钗虽各有不同,但没有一个是缺乏生命力的,只是因背景,经历及性格的不同,表达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即使是迎春,她也有最激烈的一面。我能想到迎春最可爱的样子就是读书的时候,哪怕她读书读得迂,读得呆,但那也是她展现个性的一面,她只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回应她的不幸。而李纨在我们心中也绝非是一个贤妻良母的刻板形象,作为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人」,她有她的渴望和热情, 我相信在大观园里与一群青春少年吟诗作赋嬉笑玩耍的时候,就是她最本真的样子。也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们所塑造的迎春与李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争的哲学,无奈的隐忍 - 软雕塑之贾迎春与李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zl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