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纽约 纽约

纽约 纽约

作者: 广芝旅人 | 来源:发表于2023-09-01 12:52 被阅读0次

          说到洛杉矶,人们想到好莱坞;而说到纽约,人们想到美国------纽约的地位,就是没去过不算到过美国的地位。

            尽管包括我在内的不少人都不喜欢纽约,街道脏、乱,交通拥堵,车辆横行,可似乎一点不妨碍她代表美国的象征性。         

          记不起这是第几次造访,也不管你对她印象如何,纽约,需要来,就来了。     

            跟前两次类似,我们从华盛顿,费城一路沿着95号高速公路北行,走走停停,到曼哈顿,已经是傍晚。

            首先领教的,自然是她Rush Hour--------最拥堵的交通高峰,车龙见首不见尾。不到三英里的路,我们开了近一个小时。同行有北京的朋友,对此不以为然,的确,作为大城市的通病,交通问题是哪里都一样的,小巫见大巫。

            还记得头次来纽约,一位老美朋友开车来接机,之后直驱曼哈顿。路上左冲右突的超车,即便遇到别人正常速度开车的挡道,超过去还一阵骂骂咧咧。开到第五大道,就如数家珍的介绍着,感觉整条街就是他家开的一般的自豪。哈哈,这就是纽约客。

            酒店入住稍事休息,就驱车前往法拉盛Flushing,位于皇后区的华裔新移民聚集的中心。这里不需要英文,所有映入眼帘的都是中文,各种风味中餐馆林立,旅舍、超市、银行,与国内任何一个二三线城市的景象无异。 这里也是每次旅行到访首站,离开家几天的人大都选择在这里,在有家乡味道的地方放松一下,回味一下。   

            当年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王启明式的孤独无助,艰辛奋斗的经历,想必现在的新移民已经越来越少会体验的到。除了饮食无异,通讯工具的飞速发展也使万里之外的担忧与思念降到了最低,完全没有时空差异的漂泊,早已无需用心酸苦楚来形容了。生活的不习惯也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几乎没有差别的海外新环境瞬间冲刷得干干净净。 

            席间曾与纽约朋友闲聊为什么会几次来纽约还没有喜欢上这个城市,我调侃除了脏乱差的城市环境外,大概缘分未到吧。 

            喜欢纽约的朋友一听我的论调就反驳,你来过几次纽约,可是你每次才呆几天啊。也是,的确一直都是过客,喜欢甚至爱上都还无从谈起。

            饭后我们故意让司机把我们放在离酒店还有几个街口的路边,然后下车步行,感受着曼哈顿的夜晚。

          中央公园号称世界上最贵的地段之一,抬眼望来,密密麻麻的人们,干什么的都有:下棋的,躺着看书的,三几个闲聊的,遛狗的,滑板的,坐着发呆的。像极了国内街心公园的傍晚。

          走着走着,前行不远,已见人头涌涌,举世闻名的时代广场。

            闪烁耀眼的超大LED屏幕成片的立在摩天大楼的外墙,霓虹灯、广告牌,穿梭的行人,快节奏的街道上随意过着马路的行人和横冲直撞的车辆--------这里大概是美国唯一早晚都需要在街上避让拥挤的行人,基本不太用看路灯过马路的城市。

            时代广场中心,一群年轻犹太人正挥舞着以色列国旗载歌载舞的唱着喊着,隐约听到是为了庆祝他们在加沙地区再次袭击成功,为没有被巴勒斯坦人赶绝的胜利而庆功。对过,是另一小群人伴着鼓点儿舞蹈着,兴奋着,也许为了身处纽约,也许就毫无理由。

          热闹外边,游客们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拍着照,合着节拍也跟着兴奋。 

          据说即便是在9.11后,这里也一样的热闹,从不被任何风暴和衰退影响气氛。

          第二天,因行程较密集,我们起了个大早,首先赶去探望自由女神。

            举着火炬的女神伫立于曼哈顿对开的小岛上一站就是一百多年。虽说她是美国精神的象征,但其实,从她被法国人送给美国那天开始,她就没有看过纽约一眼-------她是望着背后对着的远方的法国。

            自由女神是法国在美国独立一百周年时送的厚礼,法国艺术家维雷。勃杜克的作品,说是送给美国,除了对美国自由的向往和崇拜,更寓意深刻的饱含着当时法国人民对本国的自由民主的诉求和寄望。从那时起,女神就面向法国而立,时刻注视着法兰西一路走来。

            仰望着近在咫尺的女神,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们,有人读到友谊,有人读到承诺,有人读到信仰,有人读到尊严,有人读到傲慢,有人读到自由,有人读到渴望,有人读到疯狂,有人读到伟大,有人读到忧伤,有人读到孤独,有人读到抗争,有人读到包容。。。 无论你从哪里来,看眼前的她,无论是谁,都会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第二站是向往了很久的地方------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Art Museum)。尽管来了这么多次纽约,每次却都因故与她擦肩而过,未能造访。这次直接将她列于行程表中,万无一失。

            在遍访了许多著名美术馆,甚至因时间原因而放弃了已经走到门口的费城美术馆后,这里成了期待最多,弥补缺失的地方。

            大都会是美国最大的艺术馆(远不只是画作),全球知名艺术馆之一,除了她的够大,藏品之丰,地处纽约也是原因之一吧。

            与其他观众寥寥无几的美术馆不同,这里门前台阶上人头涌涌,看书的,等人的,小憩的,小摊贩扎堆售卖着午餐,小吃,饮料。类似羊肉串儿摊儿一样的小贩跟前,烟雾缭绕,香味扑鼻,一副未解决温饱之前妄谈精神食粮的架势。

            纽约倒是毕竟有大都市的气魄,如此的将高雅艺术直接拉入民间,连点儿缝隙都没有。

            进入展厅,依然的人满为患,似乎参加展销会的感觉。这大概是我参观过的人最拥挤的美术馆了。 这倒不是什么坏事,证明了更多人的喜欢和走进艺术,热爱艺术。       

            与大多美国美术馆一样,展馆非常重视下一代的艺术和文化历史的启蒙教育,随处可见小学生们一堆一队的跟着老师的讲解看着,听着,有的记着,临摹着,非常投入,非常认真。欧洲美术馆内,一队说普通话的游客在一位年轻导游的讲解下观赏莫奈的印象派作品,大家非常安静的倾听着,点着头。我还是头一次见到旅行社安排游客参观博物馆,并详细介绍,完全不同于每天景点超过十处,走马观花、到此一游式的旅游。       

              遗憾的是,大都会太大,正应了一位曾多次当纽约并每次参观大都会博物馆的友人所说,你一次能看个1/5就算不错了,几乎没有时间细读每幅画作的背景介绍,即便快步掠过不太熟悉的作品,只在感兴趣和较了解的画家作品面前稍事停留,3个小时不到也只“扫”过了整个平面图的一角,看来还有下次,还有几次。

            朋友因为租了个中文解说随身听,每幅画都想了解驻足,结果看了更少的展厅,眼看集合时间就近,大呼不过瘾。他说国内他参观过多个城市的美术馆,多半不值一提,而印象最深的当属西安博物馆,并极力推荐。我没有去过西安,听他这么一说,看来下次有机会去西安,必将它提前记下并安排时间造访。

            远望着前面的亚洲馆,中国馆,埃及文化古迹文物等,只能留待以后了。这时身边两位说中文老者的话让我忍俊不禁:搞了半天宝贝全跑这儿来了。

          其实从长远看,从更高的高度看,中国的文明发展史同时也是世界的文明发展史,中国文物也是世界的文物,放在哪里,都在彰显和传扬中华文明,现在暂时属于谁,早已不重要。

            在回酒店的路上,我们经过了布鲁克林区(Brooklyn),这个曾经是电影“教父”中黑社会故事的发生地,曾经所谓黑手党、犯罪率最高,治安最差的地区。车窗望出去,仍可看到不太整洁的街道和东倒西歪的“盲流”,三五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站在街口。可这种景象,其实可以出现在任何其他的大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纽约大都会区人口最稠密、面积最大地区,抛去偏见,其实已经有了不小的改观,一切的一切都在改变。黑暗的一面越来越少,终于一天也会阳光起来;而曾经的如日中天,不可一世的辉煌,也许一天会阴一时,黄昏一阵。       

            我曾在9.11当年,带着父母造访纽约,当时的短暂逗留其实并不愉快,大概这也是留下了不太好印象的原因。当时的纽约,大气高端,飞扬跋扈,我们还曾登上世贸顶楼,远眺整个大都市的雄伟。直到后来,父母每每想起都回味无穷,不禁唏嘘。

            9.11后的纽约没有了嚣张,没有了世贸双子塔的纽约,似乎顿失灵气,一度萎靡,好不让人怜爱。好在,自由女神背后的纽约,这一座城市的振兴,可以发生在这么短短的几年。

            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她都在那儿,代表着星条旗,象征着美利坚。

            而且,不定哪天,你还得来。

            用一句经典台词和另一句知名解读来总结纽约之行: 

      “如果你爱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Cities have sexes: London is a man, Paris a woman, and New York a well-adjusted transsexual. Angela Carter”

     

    2014-7-24  曼哈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纽约 纽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ba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