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今天下午风雨大作、气温骤降,本是休闲的好天气,兼之下班后云收雨住、空气清爽,于是一改每日回家做饭的习惯,陪老婆吃了顿火锅了事。
席间,在银行上班的师妹发来求助,慨叹职员跑贷款业务之艰难。尽管没帮上忙,一边回微信,一边听着老婆关于我调的酱汁里辣椒太多的埋怨,稀里糊涂地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火锅的联想。
小时候,我们每家都有一个土火锅,圆柱型的基座中空,下面可置火炭用于加温,上部直径变小,顶端带有可拆卸的盖子,构成简易的烟囱用于排烟。在基座中部是大扁碗似的锅身环绕一圈,清水、羊肉汤之类的液体注入其间,待火炭将水煮沸,就可依次加入牛羊肉片、肚子、鱼丸、肉丸、蘑菇、木耳及各类蔬菜……
烟火氤氲间,一家人围炉而坐,吃得满头大汗、热火朝天,真是不亦乐乎。
后来听说这玩意儿容易煤气中毒,慢慢地用的人就少了。
大概在我们上初中和高中之间的那段时间,城里兴起了火锅自助餐。
那是一种锅与灶一体的餐桌,电路控制的无烟炉子位于桌子中间,只要将锅架上去,再按动桌面的功率按钮,锅子就迅速自动加热起来,对于围坐一桌的人们来说非常方便。
其形式则30-50元一人,各类餐品随意取用,其内容则完全换上了川味,锅中漂着的厚厚一层红油十分诱人,调料也以麻辣浓重的口味为主,颇能调动人的味蕾。
由于其形式的新颖和味道的强烈,一时间风靡了我们那个小地方。大人们去城里必要吃上一顿,孩子们也天天嚷嚷着要吃。
不过我们从小地方出来,在礼节礼貌上多少有些上不的台面。
大人们自吹自擂着,同时也是在对我们进行言传身教:
“我上次吃了十盘虾,把虾都吃完了!”
“这算啥,我直接把放虾的大方盘子端到我们桌子上了,服务员直接过来说不能这样,别人还要吃呢!记住了吧,一定要多吃虾才能吃回来,要不然就亏了!”
由于身居内陆,90年代中期,我们这里在年节时能买上冻带鱼就是好货,即使到了21世纪的头十年,海鲜还是不常见的美味,因此,看着赵本山在小品里喊着“海参”“鲍鱼”“龙虾”,我们觉得那就是最好最贵的东西。
同样,由于生在城市化范围之外的乡村,我们对只要掏了钱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的饮食模式感到万分新颖。在我们那儿,只有别人家婚丧嫁娶的时候,才有机会下趟馆子。而馆子里的主打均系不很正宗的鲁菜。小时候赴宴必吃的一道菜是扒鸡,那个时候鸡一上桌就会被大家肢解瓜分,直到吃过川菜的爆炒小公鸡以后,我们才感到小时候的扒鸡毫无滋味。而火锅城里随意取用的菜品琳琅满目,想吃什么只要你有肚子就行。
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去吃火锅就是抱着要把那三五十块钱吃回来的心态去吃的,我们追求的不是极致的味觉享受,而是撑得扶墙走的感觉,那时候我们意识不到暴饮暴食不是好事,而且代谢较快,没有感到那样对身体造成的负面影响。
我们也不讲究膳食搭配是否合理,一定要先吃虾,再吃牛羊肉卷,再吃各种丸子……蔬菜是所有人都不屑一顾的,但免费的饮料必须留到最后。
这种吃法最后被网友们的比喻印证:乌鸦喝水告诉我们什么呢,那就是先吃固体类的食物,最后还能喝下去水——如果像个小孩子一样从一开始就抱着饮料狂饮,那肯定是不行的,虾和牛羊肉还没吃就饱了,那算怎么回事呢?
到了高中,终于进了城,但我们对各种现代化新生事物还是表现得拘谨而羞怯。母亲让我在不回家的周末到学校外面的餐馆里吃个拌面,因为不论如何那一定能吃饱。
纠结很久,终于到三合楼点了一份,但吃完我却疑惑了——那浅盘里装的面条根本就不够吃啊!过了很久我才从朋友那儿了解到,原来还可以加面呀!
那时候,我姑姑很疼我,其实我从小就和她亲,或许是因为生下来除父母外间的第一个人就是她,或许是因为她年轻美貌而富有活力,或许是她热情开朗、洒脱不羁,与沉默寡言、老实巴交的父亲反差很大……
过年的时候,她会买来西瓜和大包大包的蛋糕,而母亲是很反对我们吃反季节的蔬菜的,但对于小孩子来说吃过年的西瓜简直比过年本身还令人兴奋,在隆冬里吃到那种新鲜的味道给人极大的满足,要到成年后,我们才能品出冬天里那份清甜远远逊于7、8月自然成熟的瓜果。
而她还亲自讲解外国人把蛋糕和牛奶当早餐吃的方法,这更让我耳目一新,也让我对显得更加珍贵蛋糕更舍不得吃——一旦吃了可就是外国人般的享受啊!
姑姑觉得上高中离家在外的我有点孤独、有点可怜,所以每次进城都带我买衣服、吃好吃的,初三毕业还带我去山里哈萨克族放牧的村落住了好几天。那次,她带着我去“破烂街”吃串串,我才第一次品尝了穿在签子上的火锅。孩子们都兴奋异常,大人们边吃边聊,最后离席前大家才看到旁边还摆了满满一盘各种青菜——那就是眼大肚子小的我的 杰作,本想饱餐一顿之后把所有蔬菜串串也尝一遍,但无奈已吃不下,看着橱窗上贴着的“严禁浪费”的标语,大人们摇摇头,只得下锅分着嚼完再散。
上大学后,我们还是都穷,宿舍聚餐只敢去最便宜的川菜馆点最便宜的土豆丝,温厚的老板忍不住说:“你们也点几个贵一点的,让我也赚一点呀”,这时我们才加个回锅肉或者葱爆肉,偶尔出去吃顿毛血旺就算改善生活。
国栋吃得最慢,他总是嚼得像读书一样认真,等到我们抢完,他才咽下一片,于是孔志文常常敦促他改改习惯,努力狼吞虎咽起来,我也常常趁他咀嚼之际往他碗里塞肉,只有钟明明偶尔不满,吃得慢就该少吃……不过那几年我们还是能吃,就着最便宜的酒,我们用一次次秋风扫落叶的行动诠释着“光盘”,那行动可能在另一个校区结束半天课程的正午,可能在小杰带我们去玛纳斯捡棉花回来的傍晚,可能在山子失恋的阴天……有段时间小杰和钟明明去全聚德打工,每天晚上都打包回来客人们只动过一筷子的鸭子和牛排,过了凌晨十二点我们照样干脆地从上铺跳下来大快朵颐。干过的蠢事还包括和河西约好去吃诺若孜拌面,然后一整天躺着不动,就等晚上那一顿加面,好像我加了三个,他加了四个,但早忘了老板有没有时间忙里偷闲冲我们摇头表示不满。
回想起来,那几年,我们宿舍不仅连一顿正经新疆菜都没吃过,而且就连自助火锅也没兑钱吃过,只有班级“大庆”的时候吃过几次。
有一天,孔志文回来兴高采烈地道:“49一位,知不知道,随便吃,自助餐,那叫一个饱啊,想吃什么吃什么……”
没吱声的我其实在想,那有什么的,好像我不知道一样,其实早吃过了……
工作后,我们感觉自己一下子有钱了——一个月能挣大好几千,顶上学时候半年的生活费了,还真不赖!
于是我们去吃火焰山、宽窄巷子、麻辣空间、一号桥……,我们还是要自豪地把装羊肉卷、牛肉卷的小盘子摞得高高的,还是要不自觉地尽量找些看上去更贵的食物,也还是要吃到走不动路才肯罢休。
两三年后,我们在觥筹交错间到处吃、各种吃,吃了小尕子也吃了椒麻鸡火锅,吃了海鲜大排档也吃了全聚德,吃得多了,才知道什么叫美味,吃了果木烤羊腿也吃了干锅鱼,吃了阳光绿岛也吃了海尔巴格,才明白什么叫享受美食,才开始注重餐桌礼仪。
奇怪的是,我们竟又吃回了土火锅。但这回不是在自己家里,而是在山上的农家乐。我们在远方吃到了熟悉的味道——自己家的味道,也更容易回想起自己家的事情。
我母亲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所以那几年她也特别喜欢吃火锅,据她分析,女人们不仅爱吃美食,而且更愿意享受过程,所以能够边吃边聊又什么都可以吃一点的火锅让她非常满意,但父亲不同,对于男人来说,吃了那么长时间,本来就是对耐心的极大考验,何况又跟什么都没吃一样,肚中空空,还不如一顿牛肉面痛快。
没成家以前,吃火锅的时候我什么调料都要放点,一方面不放好像要吃亏,另一方面都放点感觉非常圆满,以为什么味道都被尝到了,但每一口都差不多。结婚以后,自己在家做饭的情况居多,再吃火锅,已经懂得了多调点什么,少兑点什么,什么和什么不能一块放的道理,吃到嘴里的味道也就变好了很多……
新事物总是发展得很快,我吃过的火锅就是如此:
不仅很快进化出鸳鸯锅,而且又有了各种鱼火锅、鱼头火锅、石斑鱼火锅、韩国年糕火锅、音乐火锅、火瓢牛肉、卤味火锅……不仅由一桌人一个大锅变为人手一份的小锅,而且还有了更有创意的旋转小火锅,前两年张天师鸭爪爪风行一时,吃完也能加汤自成火锅,第二年小郡肝后来居上又带火了节奏……
火锅这个东西真是奇妙,美女们常说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顿!
枉我费劲给老婆解释在网上看来的道听途说:火锅是蒙古人南下带起来的,因为不太擅长烹饪,所以把什么都放一锅煮——但她还是乐此不疲地热爱。
回家的路上,好多人都在拍晚霞,我们也看了看,云销雨霁的天空确实彩彻区明,很有层次感,只不过角度不好,拍不出特别有韵味的照片。
不说了,肚皮又开始痛了,我去解个手先……
——动念于2020年5月21日晚间,完结于2020年5月22日23时55分
(感谢热爱阅读的你,感谢善良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