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6-1《孩子与恶》

2019-06-1《孩子与恶》

作者: 盛怡Mallika | 来源:发表于2019-06-06 10:24 被阅读0次

     那些有坏行为的孩子没救了吗?

    ——读《孩子与恶》

    我没有偷过东西

    可我偷了别人的心

    连偷了别人的心这回事都没察觉到

    我不给房间上锁

    可我给自己的心上锁

    连心上有这把锁也没感觉到

    不可以撒谎

    我就微笑着沉默

    自己真的在想什么,跟谁也不说

    我是个乖孩子,所以

    我是个坏孩子

    ——谷川俊太郎

    如果一个孩子与母亲一场又一场的决战,最后被逼到尽头,吞下了致死量的溴米那,你觉得他会是一个好孩子吗?

    如果一个孩子小学身体不好总请假,中学因为战争到工厂劳动,高中因为离家太远几乎成天逃学,你觉得他长大会使什么?

    如果一个孩子成天读书,甚至不跟人交往;如果一个孩子总是不合群或者拒绝上学,你会怎么想象这些孩子的未来?

    长大后的他们分别是鹤见俊辅(哲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哲学系)、日高敏隆(动物学家,京都大学教授)、大庭美奈子(作家)、井上厦(作家)。

    这些人没有一个是按照我们现在所谓的“上了好小学才能上好初中,上了好初中才能好高中,上了好高中才能考上好大学,将来才能找到好工作”模式长大的。虽然我们不能因为仅仅这几个人就说不好好学习更容易成才,至少我们可以怀疑真的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按照那种模式才能成功吗?

    我们先来看一看我们常见的孩子的一些我们认为不太好的行为:

    撒谎

    偷窃

    暴力

    秘密

    群体欺凌

    虽然所有的文化都在强调要行善,不可行恶,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行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很常见。可是为什么明明知道这些都是不好的,还是杜绝不了这些行为呢?人类的心灵真是复杂。

    基于自立的宣告

    现在的孩子,时刻在成人的监视下按照成人的意愿生活,所以大家都成了乖孩子。当这些孩子在受到外部世界或者内部身体汹涌而出的力量的冲击时,都会容易做出一些异常的行为来彰显自己的存在。

    基于内心的需要

    发现自己欠缺什么、需要什么,孩子们往往会不惜偷窃也要拿到手。这可能会超出我们的认知。就像《稚情》中为了给耶稣偷食物的行为以及一向乖顺的孩子偷了枪给妈妈,这样的行为都是我们认为非常坏的行为,但这些行为可能潜藏着超越了常识的内容或者只是在提醒妈妈来关注我内心的需求。

    基于关系的断裂。

    我们常说“焦虑的母亲,缺失的父亲”这是现代家庭的真实写照。家庭中的爸爸妈妈都在忙着努力工作,一家人一起吃饭、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孩子会觉得特别孤独,大人就会买很多不必要的玩具、零食弥补这种愧疚感,缺少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灵的连接。“心灵的连接”是孩子在有困难是救命的绳索,不管他是恶的行为的实施者还是受害者,都会把它从困境中拉出来。

    基于未知的诱惑。

    对于那个不知道的世界,总是对孩子们有着魔幻般的魅力,充满着活力,令人着迷。它是一个动态的世界,而相比较善的世界是静态的,缺乏活力甚至有点死气沉沉。所以,创造这个世界的神必定是一个“恶质造物主”(萧)

    基于压力太大。

    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有的热衷于孩子的成绩,教师、学校一起费尽心机地考试出题,要求孩子们拿好成绩。有的要求孩子门门精通,样样成才。这样孩子们不仅要受到来自成人世界的压力,还有与同伴之间竞争的压力。在这种环境下,有个性的孩子、成绩或差或好的孩子都会容易出现恶的行为。

    我们能做什么?

    尊重孩子的世界。

    我们不是要鼓励或默认孩子的某些行为,但如果稍有苗头就粗暴地制止孩子、揭发孩子的秘密,都会破坏孩子对我们的信任,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方式,让他们在安全的范围内互相碰撞、互相切磋,也许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接纳孩子的行为。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一个孩子必须要经历一些哭,一些恶,才能体会到更丰富完整的生命。在我们认识到孩子的行为属于正常范围时,去看一看孩子是不是想跟我们说什么?孩子的行为会给出很多信息,让我们了解他真正的诉求。如果大人能够敞开心扉,孩子是愿意把他们的心里话传达给我们的。

    展示真实的生命。

    真正理解孩子,而不只是装装样子。特别要指出的是,现在很多专家都要强调温和地对待孩子,很多大人就不敢在孩子面前发脾气,其实作为一个正常人,愤怒、悲伤这些也都是自然的真实的感情,切不了为了表面的平和和压抑自己的真实感情,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更加不安和迷惑。允许自己发脾气,也允许孩子有情绪的宣泄。

    加强体育运动。

    现在的社会让更多的人成了头脑发达四肢羸弱的“大头人”(只要成绩好,什么都不用做),长此以往可能很难控制身体(想做什么时做不了,不想做的时候无法抑制)。所以参加体育运动,让孩子在比赛规则之内充分发挥身体与生俱来的攻击性,在坚持不懈的练习中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攻击性,让身体本来的创造性和力量在输出与调节中得到平衡、稳定。

    坚持原则底线。没有底线,没有原则,孩子就会被养成一个没有骨头的人,没办法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现在我们的妈妈一边接受西方爱与自由理念的影响,一边又不忘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经常会在两边纠结,一会宽松,一会严厉。这个时候最好能由家中不同的人来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感受到孩子只是在做一个有趣的谎言时,不妨一笑而过。如果是为了防卫自己利益的假话行为,可以严厉惩罚。

    亲子关系是基底。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他是无暇去顾及自己的发展的,他所有的能量可能都会在担心自己能不能活下去?能不等得到父母的爱?而这样的安全感就是来自于稳定的、安全的、可靠的亲子关系。有了一些异常的想法,可以及时跟父母分享;有了一些小的“恶”行为也会跟父母一起探讨起因、过程及如何补救,有这样的基底,孩子的“恶”不可能发展到无意挽回,反而会成为他们生命中不一样的体验而让生命更丰富更完整。

    在书的最后一部分,作者谈到了包围着孩子的“恶”——父母、老师以“善”的名义对孩子的无意识的行为,反而阻碍了孩子的成长。这些行为可能大部分是源自于我们大人也缺乏安全感。当我们不能很好思安置自己的这份焦虑时,可能就会把孩子当成救命稻草,把情绪都宣泄在他们身上。

    科技文明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舒适、便捷,但无法解决我们内心的安定,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但我们有责任不把自己的不安强加到孩子身上,不让自己的不安引起孩子的不安,然后能够有能力陪着孩子去面对他的不安,化解他的不安。我想这些黑暗的经历会变成我们成长的力量让我们更加强壮,更加成熟,更加自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6-1《孩子与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cm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