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6岁的孩子可以打?孩子多大就不能以打来处罚?(为爱阅读第93

2~6岁的孩子可以打?孩子多大就不能以打来处罚?(为爱阅读第93

作者: 陈艳_2659 | 来源:发表于2017-10-03 01:28 被阅读0次

    “两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自尊感也越来越强。6岁后的孩子就已经是懂道理的年龄了。这时,父母更需要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打骂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我也曾看过另外一个理论,说得是:

    “两岁以前给孩子讲道理她/他还无法全部理解,但家长需要尽早建立自己的威信,这时候可以打孩子。但两岁以后就不能打了,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记忆力和自尊心,能‘记打’了。”

    另外每次社会新闻里又出现“熊孩子新番”的时候,微博、知乎、豆瓣都会有诸如此类言论

    我不赞成打孩子的原因,倒还真不是因为书本写的那些育儿理论。主要是因为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在小宝几个月大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某天他半夜不停地哭,怎么哄都不睡,我实在太困太累太烦躁,急了,忍不住在他穿着尿片的屁屁上呼了几巴掌。结果小子的哭声差点把房顶掀翻,变得更难哄。后来好不容易睡着了,因为惊吓,一晚上又起来折腾了好几次。

    第二件事是在小宝1岁半的时候,某天他玩得高兴了忽然狠狠咬了我一口,我因为应激反应(太疼)就狠狠地打了他的手。结果孩子看着我惊惧地抖了一下,然后暴哭半个小时,被吓得够呛。我和老公轮番安抚,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情形都觉得心疼自责。

    这两件事告诉我的道理就是,对于小宝宝,你以为打一顿就立刻能解决的事情,其实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去事后安抚。就算当下出手重点儿,打怕了,打服了,后果也只有两个:孩子变得懦弱,上幼儿园以后被人打;孩子变得暴戾,以后去幼儿园打别人。

    你希望是哪个?

    打孩子,意味着家长教育无能

    有人在网上做过调查,几乎所有父母都会在教育孩子无效或低效时产生过打孩子的冲动,2/3的家长付诸了行为打过孩子,原因不外乎是“真的太让人生气了”。

    父母打孩子并不是爱孩子的一种表现,只不过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又希望控制孩子,说到底,是一种不自信。

    孩子爱哭爱闹的生理原因

    我妈说我刚出生那会儿老是哭,她以为哭就是饿的意思,于是母乳喂养一个月不到就给我断母乳喝牛奶了。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并且在孕期做了充分的知识储备,理解了在宝宝不会说话前,哭就是他的语言,是他与外界沟通的方式之一,除了表达饿了,还可能是困了,不舒服了,生气了……

    所以这个阶段他一哭我会马上响应,尽可能爱抚他、查找原因、解除他的不舒服。

    以此类推,如果多学习育儿知识,多了解孩子,知道大一点孩子爱哭闹爱发脾气的生理原因,我们理智对待孩子哭闹这件事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孩子爱哭闹的原因是大脑发育不均衡,管情绪的那部分比管理智的那部分快太多(大脑中负责理性思考,压制冲动行为的前额叶皮质区要等差不多25岁才会完全发育成熟),这就是为什么很小的小孩就会表达喜怒哀乐这些基本的情绪。

    所以,孩子“无理取闹”时,不是Ta不懂事,而是Ta的“理智脑”发育不成熟,知道了这一点还要责怪孩子不讲理的话,相当于我们责怪孩子为什么不能一出生就自己穿衣吃饭一样,是自己的无知。

    我们这代人小时候大部分都挨过打,但如果以发展(或者说反省)的眼光来看这件事,用脑而不是用手面对孩子的哭闹,见招拆招,其实能在育儿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成就感。

    对我来说,养孩子的“终极目标”,其实不是孩子多漂亮、多可爱、长大了学习有多好……而是成功的解除掉“原生家庭”魔咒。让孩子和自己,都在新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变得更好。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才能避免以打来处罚孩子呢?

    1.帮助孩子了解“情绪和理智”

    我们“理智脑”做出的每一个决策,包括记忆、注意、权衡,都和我们的情绪息息相关。也就是说,“理智脑”需要“情绪脑”才能理智起来。

    想让孩子掌控自己的情绪,最需要做的,是要刺激孩子情绪脑和理智脑之间的联结,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且发展他们的理性。

    有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前段时间,老公的哥哥一家在我们家短住。他们家女儿毛毛四岁。有一天哥哥在晚饭时和我们说第二天要去某地时,毛毛突然哭了起来。我们都觉得莫名其妙,轮番问她:“你为什么哭啊?”毛毛就是不回答。

    然后嫂子带她离开饭桌,坐在沙发上搂着毛毛,换了个问题:“你是不是感觉很伤心,然后就哭了?”毛毛点头赞同,由大哭变成了抽泣。

    嫂子继续问:“那你为什么感到伤心呢?”毛毛说:“因为爸爸明晚没办法陪我玩!”这时候哥哥也坐了过去,跟女儿解释,那只是一个很近的地方,晚上还是可以继续陪她玩的。然后小姑娘的情绪明显好转了起来,停止了哭泣。

    接着哥哥继续说:“这次爸爸没有讲清楚,你也没有问清楚,这样我们就产生了误会,那下次再碰到怎么办呢?”毛毛说:“那我们就说清楚啊。” 哥哥:“所以哭不会帮你解决问题,对吗?看你的眼泪都哭出来了。”

    嫂子也抓紧机会进一步地帮女儿反思:“而且你突然哭起来,爸爸妈妈和叔叔婶婶都不知道你为什么哭,心里很着急,你能感受到大家的着急吗?”毛毛看着妈妈,点了点头。

    回想一下,嫂子和哥哥可能并不了解什么高深的教育理论,但是他们俩都非常地有耐心。

    分解来看,在他们的对应办法里,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嫂子通过让毛毛描述情绪,对自己情绪进行定义,这时候大脑的思考和语言的使用能帮助她理解自己的情绪,帮助她平静了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哥哥和嫂子不断地问她问题,迫使她去描述自己的情绪,当毛毛能用语言描述自己情绪的时候,她显然就平静多了。

    接下来,第二步是帮她思考情绪,引导孩子想一想她的情绪是从哪里来的,怎样才会消除掉这样的负面情绪。第三步是帮毛毛反思整个情绪的过程。哥哥嫂子通过帮助孩子冷静和反思,让理智渗透在情绪里。

    其实,我觉得这个方法对大人也挺管用的。

    2.给自己时间,给孩子选择权

    我们家孩子在两岁多就开始上幼儿园了。最开始的几个月,早上经常因为催促他出门,而引发“战争”。

    比如在出门前,他会要求再看一会儿动画片,怎么劝都不听,如果啪一下直接关掉,儿子就能从家里一直嚎哭到幼儿园。

    后来我就决定,再早起20分钟。这样早上的所有准备工作都可以变得从容一些,我也变得更有耐心。甚至不用再开电视了。

    同事的儿子洋洋每次一到商场就吵着买玩具,他爸把企业中的KPI绩效考核制度运用到孩子身上。

    孩子看电视、买不必要的玩具零食,都需要用“点点”,也就是孩子通过努力学习或做家务赚来的奖励交换。

    实行这个制度后,这位宝爸再观察儿子,发现他的行为符合一个经济规律:边际效益,也就是孩子会自动去思考,要不要把攒了很久的点数拿去买没那么喜欢的玩具了。

    他最后得出结论,如果我们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并且要求孩子为自己做的选择负责并且承担后果,孩子真的会像大人一样思考。

    3.接受情绪,拥抱情绪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有情绪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和吃饭玩耍一样,如果父母对于不管是“正”还是“负”的情绪都是宽容和豁达的,往往能够推己及人地对孩子提供合适的情感支持。

    不论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他们情绪“不好”的时候,一个真诚的拥抱,什么都不用多说,绝大多数孩子自己就能够恢复过来。

    朋友女儿去年上初一,由于长得太快,也由于带着学习压力,她较为频繁地出现了各种情绪化的表现,比如睡觉前忽然就坐在床边开始哭,说“妈妈,我不想长大,现在每天都在长胖。”

    这个时候和孩子讲道理,劝说她“你哪里胖啊,1米65的个子才100斤多一点”这样的话,毫无用处。

    青春期的女孩子,很容易对自己的身体有非常苛刻的“嫌弃感”,有这样的情绪和言辞,都是合理的。如果不了解这些,父母就会觉得这孩子怎么天天都在“无理取闹”呢?

    因为觉得自己在发胖,这个姑娘还迁怒于她父母,认为他们把她当猪养,每天给她吃得太多了,有一天竟然越说越委屈,把一大碗饭菜摔倒地上。

    而她的父母当下里并没有发火,只是默默地打扫碎碗渣子。事后朋友用发微信的方式,问女儿:“心情有没有好点儿”,她女儿立刻在微信里向爸爸妈妈说了道歉。

    今年这女孩初二了,和去年判若两人,不再坐在床边哭泣,不再抱怨爸爸妈妈拿她当猪养,开始热爱运动,并且恢复了小时候的好脾气。

    4.接纳自己,喜欢自己

    父母也是普通人,也会有情绪,也会犯错,让孩子看到真实的自己,对于他的成长是有利的,不需要也不应该时刻扮演完美。

    我想大家都知道,在负面情绪上来的那个瞬间,要深呼吸、要数数、要对自己语言暗示,但知易行难,如果这些小技巧对你都已经不管用了,自己马上就要原地炸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迅速和孩子隔离开来,离开孩子离开现场。你可以跟孩子说“对不起宝贝,我现在很生气,等我离开冷静会,我们再谈这个问题好吗”。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身教的作用远远大于言传。如果作为父母,我们能接纳自己喜欢自己,那么孩子也会成为这样的人。

    变成更好的自己,这应该就是“父母对孩子施暴”的终极解决办法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6岁的孩子可以打?孩子多大就不能以打来处罚?(为爱阅读第9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dx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