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227010/681cbabfcf78ddc3.jpg)
没到延安之前,对这里的印象只停留在延河、宝塔等简单组合当中,算不上深刻。这次在陕西延安干部学院学习了一周,对这块黄土地的了解增多了、深入了,发自内心地升腾起一股深深的敬意。延安,真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宝塔山、杨家岭革命旧址、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和梁家河等教育基地,上了七堂党课,大家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中受到了深刻的党性教育。
毛主席说,延安是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选择延安,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偶然。这块贫瘠的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以宽广的胸怀、包容的精神,接纳了经过长征考验的中央红军,保住了中国革命的火种。
党中央在延安工作了十三个年头。十三年的时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瞬间,但为什么会给后人留下了这么丰富的革命遗产?这是萦绕在我脑子里的问题。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似乎找到了答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29227010/9ceaab1fa45ca87e.jpg)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我们观看了《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党史陈列,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详细了解了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延安的十三年奋斗历程,对延安整风运动、陕甘宁边区建设、延安文艺座谈会、延安精神的形成等重大事件、红色精神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我们领略了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范和崇高境界,想象着毛主席在简陋的窑洞中奋笔疾书,写下一篇篇雄文,指引中国革命的大潮。在这里,经过整风运动的洗礼,成熟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在著名的中央大礼堂前,我特地留了一张合影。
在抗日军政大学,我们看到了年轻的革命队伍为救亡图存如饥似渴学习知识。简陋的校舍和如饥似渴的求学场景,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据说,当时全国有20多万知识分子为追求进步,奔赴延安,参加中国革命,汇成中国革命的伟大洪流。“黄河之滨,聚合着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作风。”墙上挂着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激人心魄,催人奋进。历经80多年的时间淘洗,至今吟唱起来,依然激情澎湃,充满战斗精神,给人以进取的力量!这是何等的生命力,又是何等的朝气!
在南泥湾纪念馆,我们看到了三五九旅开荒屯田的战天斗地精神。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日本侵略者的围剿、自然灾害的侵袭等不利环境,党中央发动延安各级开展轰轰烈烈的生产自救运动。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示范带头,投入到大生产运动中。南泥湾开荒是大生产运动的一个缩影。据说,900多位战士因此累死病死,献出了宝贵生命。为了让战士们得到必要的休息,三五九旅甚至发布了“不得早到,不得晚退”的劳动纪律。在这里,任何困难都压不倒他们的革命意志,或许这就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有力诠释。在纪念馆的墙上,毛主席亲笔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赫然入目。在一个角落,我读到了一篇《向领导经济建设受奖同志学习》的社论。社论总结说:“这些受奖同志……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以艰苦卓绝的精神来组织工作的进行。”
学习的最后一天,我们去了在梁家河。在那里,我们看了知青窑洞、沼气池、村部、村史馆,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和梁家河的乡亲们朝夕相处、苦干实干的故事,真切感受到“梁家河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太阳底下,大家面向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寒冷的天气一点也没有影响大家的激情。
宝塔山下,积雪还没有完全消融。从山上一眼望去,可以俯瞰整个延安市区。整个城区显得格外朴素而宁静。虽然那些热烈的场景已逐渐远去,但这块黄土地上孕育的革命精神,依然在源源不断地滋养着中国共产党人。它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屹立在祖国大西北,将继续为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作出新的历史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