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我总能想起我以前的高中同桌。他的曾经似乎能代表现在我工作中看到的一部分人。
他很用功,经常是第一个来开门,最后一个去关门,高中三年上课下课几乎只看见他趴在桌子上搞学习,我看着都替他感觉到腰疼。虽然那时我成绩不如他,老师还特地让我座他旁边,不知道老师是想让他辅导我呢,还是想找个人陪他说说话聊聊天。再后来,毕业了听人说这哥们考的不是很理想,再再后来音信全无知者了了。我心想这一点不奇怪啊,当年我座他隔壁他从来不找我聊天,除了问问题以外,你说这样的人生得多苦闷啊。是,有朋友可能会说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可那时候全班同学都不怎么和他玩啊,这能怪我?
后来,等我参加了工作以后,我发现我错了,你不能让一头牛和马去比速度,同样的你也不能让一颗麦子和大树比高度,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结果。
就像我和我的同学当年排斥那位只知道学习不爱交流的同桌一样,因为我们只盯着他不爱交流的缺点,却没看上他爱学习的优点。没错,我才明白曾经的自己有多浅薄无知。
这个道理拿到今天的职场一样受用,就像你是一个技术控就不必做编辑,你是一个文案控就别插手编程,每个人找准自己的定位很重要。如果你是个管理者,可是你在一个只招编辑的公司里你永远都是一个小编辑,可见自己给自己的定位同样比能力重要。
就像现在的我经常在思考,有时候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是不是真正了解过他的员工?他有没有放下所谓老板的身段听一听员工的想法和声音?他都不了解他手下员工的性格特点,他如何分配岗位任用人才?我不知道如今的老板都在忙什么?或许真的是瞎忙?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记·高祖本纪》
以前看《史记》就觉得特别的不可思议,刘邦就一小小的亭长如何能带领一群地痞流氓,和项羽百万虎狼之军想抗衡,结果还逼得人家乌江自刎?后来我明白了,看了上面那句话我懂了。
和项羽比武力,刘邦自然败北,所以连他自己都说“吾宁斗智不斗勇也”,所以明白自己的长短是很重要的一点。再者,他明白自己的左膀右臂都有哪些品性特点,张良智谋过人做军师,陈平管理有度做丞相,韩信带兵有方做将军,正因为对每一个人的特点都了如指掌,才能人尽其用逐鹿天下。
水牛也好,快马也罢。麦子也好,大树也罢。每一个物种都有适合自己的环境和方面,所以我也奉劝各位以后看到不爱说话的人就不要说,这人脑子有毛病要不怎么见谁都不搭理,凡事你见着这样的人你先离他远点。
再者各位老师老板也请记着,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爱语文,也不是所有员工都爱编辑。他不爱你不能过早的下结论说这孩子笨这都不会念说着员工傻这都做不好,有时候这些发现与引导的责任在你,因为是你在管理。
最后,我也真的想借吴晓波先生一句话来做总结,世界如此喧嚣,真相何其稀少。
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