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快手上看到一个小视频,内容是一个男人背井离乡去外地找工作。待他渐渐富裕起来后回到老家和妻子提了离婚。当提及孩子的抚养权问题时,男人说:让孩子自己决定吧。女人心想,孩子一定会选择与他朝夕相处的自己。然而在法庭上,孩子却说:跟爸爸。当法官问孩子为什么这么选的时候,孩子目光清澈,稚嫩的声音说着最残忍的话:爸爸有钱!
爸爸可以给我买巧克力,玩具车,而妈妈……
女人哭了,说,我以后也给你买,什么都给你买,可是孩子摇摇头,毅然选择了爸爸。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我原以为会有后续,比如孩子说:“这样我就可以让妈妈也有钱了。”然而,我确实是高估了一个小孩子的情感能力。小孩子的心智毕竟不够成熟,像小动物一样,比起长情的陪伴,玩具与蛋糕更能增添一个孩子对你的好感。
我不禁想到了我小时候干过类似的蠢事——一个冷寂的夜晚,座座大楼静静地立着,夜半时分,周围是如墨般的黑暗,唯有一扇窗户里亮着灯,回荡着我撕心裂肺的哭声。
“菁菁,你想跟爸爸还是跟妈妈?”
对这个问题的恐惧深深嵌入我骨髓,我大睁着双眼,眼里满是惊恐。小孩的哭闹一向是让人知道他需求的最有用的良方,可是这回我突然发现,这个屡试不爽的良方——失效了。我被一向嬉皮笑脸的父亲那紧皱的眉头逼到角落里的时候,我知道,我必须做出选择了:
——跟、跟爸爸……
于是,那个寂静的夜里,除了孩子哇哇的哭泣声,还有另一种声音悄无声息地发芽了——“咔嚓”——那是母亲心碎的声音。
我最后仍被法院判给了妈妈。我现在想起来,觉得当初做的那个决定是最愚蠢的决定。为什么选爸爸?因为他会带我放烟花?套圈?买荧光棒?这个小孩子梦寐以求的王子在现实的压力面前又能撑多久呢?随着孩子的长大,心智逐渐的成熟,和父亲之间的矛盾是无可避免的。人贯不会看到自己的错误,当初自己做出的错误决定的后果,兜兜转转的总会回到父亲身上。
所幸,虽然我当初幼稚了些,但终究是不傻也没什么物欲。现在我跟着妈妈,想用同样的陪伴与自身的优秀来弥补她的不离不弃,就算这辈子还不完了,也胜过一昧地索取。但是,在这个我开悟的节骨眼上,我患上了这种病。我开始绝望、自我怀疑……每次面向妈妈的笑容背后都是一颗酸楚的心。随着压力、失控、强迫的接踵而至,我有些抑郁了。游戏我已经玩腻了,淘宝买的家当也够多了,暴食……暴食……就还那样。直至这学期开学,我突然发现了学习的魅力。“既然身体暂时就这样了,就把我打包成一个优秀的人送给妈妈吧!”
于是,我一头扎进了学习。我之前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这么沉迷于学习。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不挂科。这其实是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再基础不过的要求了,我不知道为何在得知我都考过后会露出惊喜的神色。他们说,我与因为疾病坚持不了正常生活的病友比起来简直强多了,可我始终认为我不应该和他们相提并论,我有着更远的目标。既然病一时半会儿好不了,就要努力不要再让母亲为其他事情悲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