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称自己是屌丝,因为我是一个IT男,买电脑时买了最低配,空间不够使的时候选择了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试问,一个128g的macboook air2017 A1466能让一个有雄心做软件产品开发的IT男满意?得知要给macboook扩容有好几条路可选:
- 电脑右侧TF扩展卡槽
方案评价:简单实用,买个TF卡装个大卡套插进去就行。一直以外置盘的形式存在,相当于永远在电脑上插了个u盘,当然了里面装文件没有任何问题,但要运行操作系统不行,因为读取速度不够。估计关机唤醒有问题 - 自己制作一个win to go的移动硬盘
方案评价:这个方法对新一代的macboook air简直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新一代macboook不支持硬盘扩容,他的硬盘都焊死在主板上。但是新的带了两个雷电3接口。只要我们用一个带雷电3的ssd移动硬盘装win to go连接,用起来读写可达1g每秒,跟本地磁盘没有区别。而且也不需要双系统。难点就是要现在本机的botcom上下载好Windows操作系统的驱动。并且装好后第一时间只能用有线鼠标键盘去安装这些驱动。 - 直接换磁盘
方案评价:简直是苹果放给中国人的一个廉价扩容后门。2017年及其以前年份的机器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更换。很简单,买个转接口,买个nvme的ssd硬盘插上转接口,打开机器后盖跟苹果专用硬盘对调一下。没错,就是直接换一下!然后就是操作系统安装了,这个接下来细说。
说回我自己吧!
我感觉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伟大的目标总不是第一时间就确定的。那些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总是在不断踩坑出坑中看的更远理的更清,才将自己目标定的更远大!比如刘邦、朱元璋等等这些开国皇帝,他们掀起造反大旗的时候的目标肯定不是要建立一个帝国。我猜想仅仅是因为受不了当下!
扯远了,其实我也一样,就是受不了这乞丐版的低配置macboook又看不上残忍的资本家对大容量设备的定价。所以我造反了,对,其实就是受不了了要自己想办法扩容!
最初我探讨TF卡升级的方法,那个价钱对应的空间对应的使用性能,我总感觉那里不对,不到位,我迟迟没有下单买那些品牌macboook扩容TF卡,甚至撤过单。也就是在了解这个方式的过程知道了可以用win to go外接的方式。这次我毫不犹豫,下手买了我在京东首页搜到的最好性能的SSD nvme硬盘,甚至买了一个相对最贵的硬盘盒。不到五分钟完成组装,十分钟做好了Windows操作系统,于是进行了连接Windows测速,结果另我大跌眼镜。最好的ssd也只有50m上下的读速,而且四通道的高速ssd发热严重,外置的的ssd硬盘盒只要稍微一拷贝东西就可以煎鸡蛋。就在这时候了解到了开机换硬盘,这相当于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因为之前绝对没有要对苹果开机的想法。做了大量了解后发现这么做的人很多,而且方法也很成熟。于是我偷偷欢乐了,因为我买的ssd接口跟网上扩展用的一样,哈哈,不用重新买盘了,可是转接口是要买的,谁知卖接口的老板是个中行家,不仅给了安装全套视频,还给了ssd兼容列表,我买的三星970 evo PLUs竟然被单单标出来不能直接用要做硬盘固件升级。不是说我不会固件升级,是我不想把我有限的生命浪费在非自己专业领域,想比这个我做个退换货成本更低。于是乎连硬盘带硬盘盒都在第二天退货新的硬盘也在第三天到了。等到第四天转接口也到了。买转接口的时候老板特意问螺丝刀要不要带几块钱的事,那个是专业螺丝刀。我查了我自认为很全的工具箱看到t5螺丝刀赫然在列,就自信的回复不用,我都有!第四天晚上,那天是星期五,我以为做好了各种准备,因为之前已经备份机器里原硬盘的各种数据,而且在移动硬盘安装了一个os的操作系统。先尝试的是拆机,用我十元钱在早市买的德国螺旋多功能螺丝刀里的t5只卸下了三个螺丝,还是在我用钳子剪过最外端变细部分多次无法再剪再剪就得剪螺丝刀把的情况下。这时候我啥眼了,还有七个螺丝。苹果的做工确实不错,螺丝硬度直接干废了我的螺丝刀,而且上的很紧。
这时候怎么办?为了今天的安装我筹备了一个星期,结果输在了地摊螺丝刀,我不甘心再等几天网购回来。我决定晚上无论如何都要结束这一件事。我八点左右去小区各个商店、五金店、超市,甚至到手机修理店借被人拒绝。最后又去了周边商场去了miniso、大超市,最后在小米线下体验店买了小米的那套手工精修螺丝刀。回到家快九点半了。
于是开始拆机,安装,很顺利。装好后用我提前安装的os操作系统成功启动,并发现了硬盘,而且也做了格式化。按照我之前理解的,很简单用现有操作系统直接安装新系统到新硬盘就完事了。结果。。。。。
在这里我说一下我的原系统是10.13在原系统装catalina也就是10.15的u盘启动的时候装到了移动硬盘上而且不是createinstallmedia而是真的装了个操作系统,我以为我的操作没有问题。所以当我用这个装好的操作系统启动机器后怎么都装不到ssd硬盘上,每次安装都要在外置磁盘上下载一次8g的安装文件。从第一次失败时我就下决心必须晚上装完,多晚都必须做完,于是我各种变换尝试,用备份启动尝试,整整一夜。到第二天早上九点看似成功,结果一直被错误围绕,直到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当踩过无数坑之后安装成功!
归结起来,就一个字!听人家成功帖子的,别特么乱发挥!每个命令都照着敲,让你用u盘你别用硬盘,让你等你就等。
这篇帖子不算技术贴,只是心路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