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老师,您好!”
“同学,你好”
一走进学校大门,不断有认识和不认识的学生向我问好,我也微笑着一一回应他们。喊的人多了,一些没有及时得到回应的孩子,会坚持跟在后面,一直喊到我答应,才满意地蹦跳着离去。
从教十几年了,每一天,我都会经历很多次这样的场景。不管在干什么,不管身边是否有他人,只要有孩子向我问好,我都会这样一一回应他们。因为我觉得这是起码的礼貌,是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表现。
解析:
平日里,我们常听有老师抱怨:“这些学生出了校门就不认识老师了,见了面连个招呼也不打。”这其中固然有学生的因素,有家庭的影响,但我认为,老师自身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的孩子从会说话开始,家长就会教他向人问好。当他们跨入校园后,首先接受的教育也是做有礼貌的孩子,见到老师要问好。天真无邪的孩子听了,记住了。他们只要看见老师,无论是否认识,都会热情地喊“老师好”,因为他们想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此时,即便你只是望着他微笑,或是轻轻点点头,他也会如同完成重大使命似的开心地跑开了。可是,很多时候孩子们的这种小小愿望却得不到满足,他们的礼貌行为没能换来礼貌的回应。
记得一位家长曾跟我说起这样一件事:她的孩子是一个很羞涩的小姑娘,有一次喊一位老师,喊了许多遍,那位老师只是看了她一眼,没有任何反应。小姑娘当时便羞红了脸,赶紧溜走了。回到家后,告诉妈妈:“以后我再也不喊他了!”也许是因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耳边总听着这样的声音,也许是因为外面世界更多的诱惑让大家忽略了这不痛不痒的问候,我们忘了在教育孩子礼貌待人的同时自己应该怎样做。正是因为我们在面对孩子们的问候时漠然处之,不予理睬,鼓起勇气喊的孩子跑开了,热情的孩子在一次次失望地撅起嘴走开后也不再开口。“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在用语言一遍遍告诫孩子要“文明礼貌”的同时,又用自己的行动一次次给了他们另一种教育。当孩子们的热情被冷却,当孩子们天真的双眼被蒙上世故的色彩,所有的道德礼教便成了一纸空文,我们再慨叹教育的无力,语言的苍白都无济于事了。
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爱祖国,爱国旗,爱国歌,爱国徽,是中小学必须的教育。可当国歌响起,国旗冉冉升起,孩子们肃立敬礼时,许多老师在谈笑风生,随意走动;我们要求学生爱护红领巾,说它是红旗的一角,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却随手把学生捡到交来的红领巾用来擦拭桌椅;我们严厉批评学生乱扔纸屑的同时,愤然将烟蒂扔在脚下;我们呼吁孩子保护动物,和谐共处,自己却坐在餐桌上大嚼着青蛙。这一切,都被孩子们看在眼里,记住心里。于是,原本视老师的话为圣旨的学生,由崇拜老师,盲从老师到将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置若罔闻了。
师德是什么?我认为,不是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让自己的举手抬足、一言一语给学生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做健康文明的人。当我们困惑道德缺失时,我们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高尚。
记得小时候曾唱过一首歌:“晨风吹,太阳照,红领巾胸前飘,小朋友呀高高兴兴去学校。见了老师敬个礼,见了同学问声好:老师,您好,同学,你早!咱们从小讲文明,咱们从小讲礼貌。”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唱响这首歌,从向学生问好开始,时刻注意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影响学生做高素质的现代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