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桃儿
来源∣小舟学堂
01
上周末,我妈幽幽的推开房门,问我:
“今天下午有空吗?陪我出去吃个饭。”
“行啊,反正宅了这么多天了也该出去冻冻了。”
我妈看我答应的这么爽快,欲言又止。
“今天下午,不是只有我们两个。还有一个很久没聚的阿姨……和他的儿子。”
“嗯,知道了。”
“你知道不?欣欣都有男朋友了。”
欣欣是我表妹,比我小一岁,上大二。这话题转的猝不及防。
“妈,你想说啥?”我妈一定有问题!
“妈给你直说了吧,你都大三了,脱单这事也该考虑考虑了啊。今天一起吃饭的哥哥人很好的,你也别多心,就是交个好朋友。”
上学的时候只让你一心一意读书,毕业了分分钟让你上交一个靠谱男朋友?!
我就这样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把这事给闺蜜一讲,她笑嘻嘻的说:
“哈哈哈你也有今天!去看看呗,就当是认识一个学长了。”
02
于是,开启了史上最尬的饭局。
四人一桌,两两相对。阿姨和我妈很热情,畅聊以前在同一个单位工作时的趣事。
“你俩怎么不说话啊?”我妈突然把头转向我。
“别急,才第一次见面嘛。你俩现在加个微信,干脆在手机上聊吧。”
阿姨这一招很妙。
对方发来第一条消息:
“被你妈拽来的吧?”
“看来你也是?”
“是啊,我妈也太着急了。”
“天下一个妈。”
然后就各自玩手机,饭局结束后就互删了微信。
两个妈看我俩全程低头打字,还以为我们聊得很投缘。
一直憋到回家,才向我妈解释清楚。
当妈的心我理解,但感情不是种一颗萝卜挖一个坑,硬接不了。
03
对于感情的事情,我期待着,既不着急,也不惰怠。
有的人一毕业就结婚却在中途分道扬镳,有些人等到三十多岁才捕捉住了那个挚爱的影子。
脱单早一点或晚一点,这都没关系。也许我的玫瑰花,开在下一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步调,不要让任何人打乱了你的节奏。
我相信,上天已经安排好了两个人,可是他们在遇见之前要经过慢慢的寻找、等待。即使有些人的相遇要比别人晚,但我还是更想在冒险式等待中独自找到我的缘。
但是周围人比我着急多了。
在大人们看来(我现在应该也算是个大人了),“找对象“这件事情随着年龄到了,也就能水到渠成了。
他们为你规划的蓝图是:
大学毕业——紧接着稳定的工作——同时找到靠谱的恋人——紧接着结婚生子
等你走到这一步,他们也许才能消停了。
(哈哈哈哈)
除了长辈,我舍友也急。
她之前在宿舍里冲着我,说:
“我觉得大学里不忙着谈恋爱的人不正常。”
对于这份不理解,一瞬间有点想落泪。
我并非故意织一个厚茧,把自己包裹在其中。我只是想保持我的节奏,不可以吗?
《心动的信号》里朱亚文有个著名的“王子理论“,送给所有的女孩。
谈到对女儿的情感教育问题时,朱亚文的女儿对父亲说,想像妈妈一样拥有自己的王子。朱亚文这样对女儿说:
不要去找王子,你要等王子来找你,因为你可能会在去找王子的路上,错过了来找你的王子。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并非在主动与非主动上,而是看到了一个父亲想要告诉女儿:
对于感情的事情不要过于着急,在等待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清香。
比起现在还是单身,我更怕未来遇到喜欢的男生,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华吸引到他。
我把这事儿告诉我一个关系很好的学姐,她安慰我:
“没有喜欢的就不谈,难道还要为了脱单而随便谈恋爱?看我,毕业后在工作单位遇到了喜欢的人,我挺开心以前没有将就,而是把所有的力气和耐心,都用来喜欢他!!“
她开心的语气也让我感觉好舒心。
《何以笙箫默》中何以琛的一句话不知道醉了多少人:
如果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出现,其他人都将成为将就,而我不愿将就。
我想,这句话之所以能扎到人心,是因为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吧。
坚定的一心一意,必然要历经等待。
04
我觉得,不管年龄20+还是30+,敢于“不着急“的女孩都特别酷。
《我家那闺女》的热播让吴昕频频上热搜。
吴昕和很多女孩一样,想脱单,也甘于等待。
偌大的房子里,有她的娃娃和等待,却少了一个男主角。
爸爸眼神里,全是对她“孤独”的担忧。
谈起“结婚生子”,吴昕的父母还是很羡慕同龄人已经抱上孙子的喜悦。
对于吴昕自己来说,不愿将就,但她作为女儿,一定会对父母产生隐隐的“负疚感”。
她也会难过,会怨自己没有让父母向别人一样也享受到天伦之乐。
这个社会对女孩 太着急了。
好像22岁毕业就结婚的女孩就一定会比30+单身的女孩看起来更幸福?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命格。
这个社会的弹性,可不可以再大一点呢。
我还是想做一个慢一点、随心的人,哪怕我的步子比别人慢一拍。
月老的红线最难牵。也许等待,正是浪漫的前奏。
【小舟学堂】
进步青年聚集地
面向大学生和职场新人的技能学习平台
拥有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考试、办公软件、PPT模板、PS教程、摄影教程等资源,总量超过10000+G
网友评论